徐世昌当国琐事   

                    下台原因
  当直奉战时,直系已抱根本改造时局之决心,故战胜之后,吴佩孚以东北方面军事,交王承斌负责,自身则留居保定。曹、吴先发表效电,征求国人对于恢复第一届国会之意见,然对于徐之地位,尚有维持到任满而止之意。不料,老徐乃有电令“杨以德阻止第一届议员集会”、“使人收买在粤第一届议员”、“利用曹,陆,章三卖国贼”及“更动疆吏引起内讧"种种阴谋,皆为直系探悉,且获有确据。故决定迅速进行,遂开会议于光园,决定抛弃原定之维持徐至任满之主张。
  第一步,令齐燮元等电请徐下野,第二步,如徐再不省悟,则由吴佩孚率同直系各将领,再申退位之请。倘徐犹恋恋不去,则实行兵谏,此即光园会议之办法也。乃派专人来京,将情形告知卫戍总司令王怀庆,王乃立刻召集警察总监、京兆尹、步军统领等,开紧急会议,将保定方面决议告知。由王去公府告徐,徐见王亦临难变节,不以死力相卫,只得下台。
                    临别酒宴
  徐于临下台前二日,犹柬约驻英公使顾维钧,于六月二日正午,在府宴会。孰意六月一日,已为大势所迫,回东四五条本宅。至二日后,驱车入府,着手办理移交,派人将印信等,送交国务院管理。至十二时,电令京奉车站备专车。站长答言:须等十二时十五分之津车到后,始能挪出专车。徐令由丰台先拨一辆备用,站长答言丰台亦无。徐不得已,乃姑待之。未几,宾客毕至,遂传命设席。其时,周自齐、颜惠庆、高凌爵、董康、高恩洪、罗文干、吴笈孙,李鼎新、张名振等,皆为陪客。原定讨论外交事件者,今乃变为留别宴矣。入席之后,徐向在座诸人曰,“鄙人与诸君此次宴会,一则为顾公使接风,二则向诸君辞行。”言下凄然!诸人相顾无言。
  徐又曰,“第一届国会,现拥戴黎黄陂复职。鄙人正可藉比休养,以终余年。今日一准出府,从此以后,鄙人即与国事直接脱离关系。幸诸君为国尽力。”诸人仍默然,不发一言。徐亦异常怏怏,故席间殊少谈话。至二时,席散送客,徐氏仍回私宅。徐决计快出北京,恐有不测之祸。故于二日下午三时半,由前门车站出京。全体阁员及政界要人,皆到站送行。余时为总统府资政,闻讯亦赶往前门东车站。同行者,有王怀庆及卫队一连。其余为孟恩远、吴笈孙、黄开文,全眷亦与老徐偕行。共有头二三等车十四辆,载器具铁篷车三辆。老徐强作笑颜,向送行者作别。
  闻徐专车抵津时,有直隶省长公署军乐队、卫队、天津警察厅保安队乐队,在站迎迓。徐到站时,军乐齐奏,兵士均举枪致敬。天津地方官绅,如凌士钧、严智怡,茹锡章、孙凤藻、郑廷玺等,约二十余人,均上车行礼。徐一一答礼毕,诸人即下车。至七时许,驶抵东站。曹锐、杨以德、吴毓麟等,皆在站迎接。徐下车与人寒喧时,颇有愤懑之色。遂乘872号汽车,赴特别二区徐世章宅。当晚在宅,请赵尔巽、孟恩远、鲍贵卿等小宴。王怀庆送徐安抵津门后,即返京。
  京报社长邵飘萍,在该报曾作七绝两首,题名《弃妇吟》,以讽刺老徐。阅后,特录之:
             昔日恩情安在哉?花冠不整下堂来。
             临行还顾镜中语,且照新人笑脸开。
             姬姜憔悴了残年,水竹邨中独自怜。
             常在君边遭厌弃,后来莫谩再如前。
                     临去嘱托
  徐出京日;曾向交通总长高恩洪曰:“舍弟世章,在津浦局多年,弄得甚是不好,还望老弟曲为周全,不要闹到不好看地步。”言下甚为怅惘!高含笑曰:“只要公事上办得过去,我自当竭力维持。”徐闻后,为之稍慰。其后,高举发曹汝霖长交部时之种种弊窦,独于徐任次长时之所为置之不问,实因老徐一言之力也。
                  交通部供徐老妈点心费
  交通部素称阔绰,竭力报效徐世昌府中,每月老妈买点心费,竞达十万元之多,实属奇闻。
                  徐不去东交民巷避难
  当政局急转直下时,吴佩孚咄咄逼徐。左右皆请徐赴东交民巷暂避,其弟世章及吴笈孙尤力促之。且谓黎遇复辟之祸,亦曾出此。徐不允其请。左右又托某公,使通电话于徐曰,“公如有为难之处,此间可以暂屈。”徐即答之曰:“承盛意,感激之至。若为私人关系,自可趋访,但余为中华民国之总统,果为此举,殊与国家之体面有关,尚请恕之。”言毕,立置听筒于机上,不再多言。
  呜呼!老徐此举,可谓差强人意矣,但惜不多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