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传略
第七章 统一
当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清朝皇帝仍在行使权力,然国内军事将领和驻外使节均电请清帝退位。其实,清朝的皇帝不过是个孩子,他母亲隆裕皇太后看到大势已去,便决定退位,并指定袁世凯来会商解决条件。事先,伍廷芳曾建议对清朝皇室,贵族以及满蒙,新疆和西藏的上层加以优待。在这次会议上,清廷同意了所提出的优待条件,并于2月12日宣布清朝小皇帝退位。同时,任命袁世凯组织政府。孙中山在清帝退位的第二天,即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并建议由袁世凯继任大总统。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为共和国的临时大总统。我父亲听到孙中山辞职的消息后,也提出辞呈,但未被接受并重新当选为副总统。
袁世凯虽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但他仍留在北京,并无去南京就职的打算。因为他在北方的影响远较在南方为大,若去南京莅任,势必会削弱他的权力。
就在这时,北京发生兵变。袁世凯借机宣布此时他的责任重大而无法离开去南京赴任。从此,袁世凯被同意留在北京任职,中央政府也迁到北京。内阁在京成立,袁世凯任命了各部总长,北京遂成为政府的所在地。4月1日,孙中山宣布辞去总统的职务。4月6日,我父亲也辞去陆海军大元帅的职务。而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立即兼任了陆海军大元帅之职。4月
2日,临时参议院决定迁至北京。这样,北京便被确认为新共和国的首都。
第八章 我父亲与袁世凯
中华民国虽然正式成立并被各国承认,但国家仍然处在极度的混乱之中。而袁世凯又是一个有权势欲的野心家,不管是谁被认为有妨碍他时,就一定会被他从有权势的地位上赶走。当时中国有两大政党,即国民党和进步党。由于袁世凯是进步党的后台,所以国民党坚决反对他任总统。所谓第二次和第三次革命,其目的就是推翻他的统治。
我父亲完全了解到国家当前迫切的问题是建设而不是破坏。新建立的共和国是在革命中诞生的,所受的创伤尚待医治,而更多的破坏对国家的发展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只会把余下的国力消耗殆尽。我父亲有鉴于此,便决心实现国家的安定。他比以前更加负责,操劳。尽管他将大元帅的职务让给了袁世凯,但他仍然得到各省的信任和支持。尤其是他过去的声誉产生了良好的结果,使他发出的每一份通电都得到赞许,遂使一些困难逐渐得以解决。
1913年的秋天,举行正式总统选举,有人建议让我父亲出任总统,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拒绝了。于是在中华民国国会第一次正式选举中,袁世凯当选为正式大总统,我父亲当选为副总统。当时,由于我父亲操劳和伏心国事,致使他的健康情况不佳,适当的休息对他来说是有利的,于是他辞去了湖北都督的职务而前往北京担任副总统,并同时兼任参谋总长和参政院院长。
到京后,两年的安定生活,使他得到休息而健康逐渐恢复。 1915年9月,袁世凯准备帝制自为,后来并封我父亲为武义亲王,我父亲不仅予以拒绝,而且发誓永不承认袁世凯为皇帝。但是,袁世凯执迷不悟,终于自称皇帝。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不幸后果,已众所周知。无需我再在这里重费笔墨。袁世凯是有很大权势的,因他手下有一支供他指挥的军队。而我父亲当时已无权力,况且袁世凯派兵监视他,使他失去了自由。尽管如此,我父亲仍坚持不承认帝制,而且从这时起,他甚至拒绝接受他的薪俸。
第九章 在第一次总统任内
在那时,袁世凯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自从李鸿章去世以后,他就是北洋派的首领。在太平天国失败以来,北洋派就是当时中国一个最有影响的集团。清朝被推翻,不过是政体的变化,而北洋派仍具有权势,尤其是在袁世凯当选为民国的大总统之后,更增加了北洋派的权力。但是,袁世凯错误地估计了人民的心意,他满以为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去登极坐皇帝,然而当他实现了帝制自为的计划以后,随即在各地发生了战事,而把国家推入了内战的境地。1916年6月6日,他终因身受刺激而忧虑成疾毙命。
根据约法,大总统去世,应由副总统继任。所以,我父亲于1916年6月?日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的大总统。在袁世凯当政时,国家的危难很少能解决,由于他一心想当皇帝,而使形势更为恶劣。我父亲担任大总统后,他唯一的宗旨便是恢复国内秩序和保证国内和平。他首先力图实现南北统一,其次着手整顿财政,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他在推行政治措施时,却遭受到很多的障碍。当时,国务总理是段祺瑞,他人虽精明,但却是一个顽固不化和刚愎自用的人。他属于北洋派,而在袁世凯去世以后,他即成为该派的领袖。他有许多优点,但他的追随者却是一批乌合之众。我父亲的想法是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国会,然在这方面他俩的主张却经常发生矛盾。
我父亲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对国家有利而毫不考虑党派的利益。然而,段祺瑞的追随者曾毓隽、靳云鹏,徐树铮这三位北洋派的干将为了乘机谋取私利而联名致电给安徽省长倪嗣冲,请他电约时任副总统兼江苏督军的冯国璋,江西督军李纯以及湖北督军王占元在徐州召集高级将领举行会议。会议的明显目的是增加北洋派的实力并扩大其影响我父亲虽然指示内阁对出席徐州会议的人提出谴责,然而从此以后,军人们就漠视政府而在不与政府商议的情况下,便自行集会。
当时,国会正忙于制定宪法,各党派的斗争异常激烈。狡猾的政客为了利用军人却向他们作出了不少非法的让步,从而使国家陷于四分五裂之中。
徐州会议上组织的督军团,相继在天津和北京集会,并由一位失意的政客起草请愿书转呈给我父亲,要求解散国会,由于这一非法的举动遭到我父亲的强烈反对,致使督军团以保持北洋派的团结为名,第二次云集天津,召开会议。向时,他们雇用一些暴徒包围国会,以阻止会议的进行。然而,国会仍坚持要修改完宪法。看到这种腐败的情景,大多数内阁成员都提出辞呈。当时,国会坚持重新组阁,但是国务总理段祺瑞拒绝辞职。当斗争进行到白热化时,一些北洋派要员,企图用军队包围总统及国会。这样,我父亲不得不下令解除了段祺瑞的职务。
当段祺瑞被免职后,他的追随者便煽动军人宣告独立,以反对中央政府。当时,安徽省长倪嗣冲因其渎职行为受到我父亲秘书长的斥责,于是他首先宣布独立。接着宣布独立的是奉天督军张作霖。北洋派的其他一些督军,也相继与中央政府断绝关系。从此,中央政府便对军队失去了控制的力量。
安徽督军张勋,自愿作为调人。他也参加了徐州会议,并在会上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即如果张勋实行复辟,便对他进行援助。同时,会下还进行一些幕后活动,便是迎接时任副总统的冯国璋来取代我父亲为大总统。所有这些阴谋的会议,都是在徐树铮主持下进行的。实际上,他们并不想要恢复满清王朝,只不过是以“复辟”为名作为烟幕弹,而真正的意图是赶走我父亲.张勋没有看出这是个骗局,便以调解总统和督军团之间的冲突为名,而把他的军队开进北京。
当他到达天津时,就立即捉出要解散国会,被我父亲断然拒绝。经过多次无结果的协商,张勋变得急不可耐,于是他最后宣布如果我父亲不能接受他的要求,他就不再负责维持治安以及无法约束督军们对中央政府采取自由行动。我父亲害怕由于内战的结果会使国家分裂,人民涂炭,并使在京城的中外人士的生命和财产遭到不幸,便以督军们同意取消独立作为交换条件,被迫同意下令解散国会。
在解散国会后,张勋便于1917年7月1日宣布复辟。
北洋派的阴谋已昭然若揭,张勋的辫子军控制了北京。就在这一天,我父亲又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并自行辞去了总统的职务,同时打电报给副总统冯国璋,请他暂时行使大总统职权。直到这时,张勋才感到已上当受骗,没有人能再助他一臂之力。所有这些都是按照督军团在徐州会议上的计划进行的。段祺瑞发兵讨伐张勋,随即张勋在京被击败。其时,段祺瑞请我父亲复职,对于这一请求,他当然予以拒绝。于是,根据约法,冯国璋继任总统。与此同时,一些议员在广州集会,并成立了包括南方几省在内的另一个政府。从此,中国再度陷入分裂和内战。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