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一生
“念佛不忘救国”
一九三七年,弘一大师五十八岁,他应青岛湛山寺锬虚和尚的邀请,由厦门经上海赴青讲律。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北方逐步为日寇所侵占。当时青岛已成为军事上的争点,形势十分紧急,有人认为上海暂时比较安静,劝他南下。他说:“今若困难离去,将受到极大的讥嫌,虽然青岛有大战事,也不愿退避。”在谈话间表现出一种坚毅无所畏惧的态度。
到了“八一三”以后,弘一大师致函上海友人,说要由青岛回上海,再到厦门去。那时上海在日寇侵略下,炮火连天,友人劝他暂住青岛,但他又非要回厦门不可。不久他果然由青岛来到上海,住了两天,乘船返回厦门,·当他回到厦门,当地战风突又紧张,又有友人劝他向内地退避,他不同意。他说:“为了护法,不怕炮弹!”继而又说:
“时事未平靖以前,仍愿住在厦门,倘遇变乱,愿以身殉!”并自题其所居曰“殉教堂”。不久日寇舰队迫近永宁,开元昙昕法师往谒,献给他几朵菊花,他偶有所感,托菊寄兴,赠之以诗: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于此可见,弘一大师在日寇侵略者的面前,关心祖国前途,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有一次在吃斋的时候,他曾涕泣地向他的弟子们说:
“吾人所食,中华之粟,吾人所饮,温陵之水。我们身为佛子,不能共纾国难,为释迦如来张些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能,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他那种为保国护教,凛然不屈的精神,使听者为之动容。当时凡有向他求书者,就写“念佛不忘救国”以报之,借此宣传抗战思想。
厦门陷落时,弘一大师正在漳州,局势岌岌可危,他的高足丰子恺虑及他的安全,特函请他赴桂林躲避。他复信说;“朽人年来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宏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瞬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之纪念耳。……缘是不克他往,谨谢厚谊。”故谢而未往。
六旬初度各方寄赠祝寿诗词
一九三九年,弘一大师六旬初度,剃度出家也已二十一年。除了他的弟子丰子恺为他画《续护生画集》六十幅和佛象一千尊奉寿外,各方净友又为他募印手书的《金刚经》及《九华垂迹图题赞》,并征集诗文纪念。澳门《觉音月刊》和上海《佛学半月刊》,为他出了专刊,以示庆祝。此外,在各方陆续寄到的诗词中,有他幼年好友天津的王吟笙、曹幼占,姚彤章,还有杨味云、马一浮,柳亚子,吕碧城等人写的祝贺诗词。其中以 王吟笙的三十二句一百六十字的寿诗,最能道出大师童年时期的文艺教养,柳亚子的诗最富有革命思想。
王吟笙,名新铭,天津人,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举人,长于李叔同十岁,工诗词,擅书画,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解放后曾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终于一九六O年。他给李叔同所写的寿诗:
世与望衡居,夙好敦诗书。
聪明匹冰雪,同侪逊不如。
猥以十年长,谦谦兄视余。
少即嗜金石,古篆书虫鱼。
铁笔东汉字,寝馈于款识。
唐有李阳冰,摹印树一帜。
家法衍千年,得君益不坠。
为我治一章,深情于此寄。
忆自君南游,悠悠数十秋。
树云思不已,岁月去如流。
比闻君祝发,我发早离头。
君为大法师,我犹浮生浮。
老赓翰墨缘,远道寄楹联。
经言开觉路,书法示真诠。
笔墨俱入化,如参自在禅。
装池张座右,生佛在吾前。
柳亚子清末在上海创南社,以文字宣传革命思想。他当年与李叔同在南社、文美会,都有因缘,时相过从。柳亚子曾说:“弘一大师俗名李息霜,与苏曼殊称南社两畸人。”自李披剃大慈山,柳遂与之断绝音耗二十多年。一九三九年弘一大师六旬诞辰时,正闭关闽海,柳亚子特为赋诗二截,以祝其寿,并予劝勉:
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斯。
大雄大无畏,救世心无歧。
闭关谢尘网,吾意嫌消极。
愿持铁禅杖,打杀卖国贼。
当时我全国人民正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柳亚子对其二十多年前的旧交李叔同寄意,不要只是消极念佛,要拿起铁禅杖,打杀卖国贼,以增强抗战的力量。诗句中洋溢着革命思想。
吉祥西逝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弘一大师六十三岁,年初从泉州百原寺移居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并请得妙莲法师同来。综合当年接近他的同道友好们所记述的他临终前半年的情况,说他从五月间就感觉一天比一天衰老,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但仍应请讲经,并力疾为人书写联语和中堂等。当阴历八月十五、六日讲经时,精神虽然兴奋,然声音语气已微带黯然神伤的情况。八月二十三日为转道、转逢二老写大柱联后,下午即觉身体发烧。二十四日食量遂减。二十五日复为学生写字。二十六日食量竟减去四分之三,仍照常写字。二十七日整天断食,只饮开水,医药悉被拒绝。二十八日叫妙莲法师到卧室写遗嘱。二十九日嘱临终助念等事。三十日整天不开口,独自默念佛号。九月初一日上午居然还能为黄福海居士写纪念册二本,下午写“悲欣交集”四字交妙莲法师,这是他最后的绝笔。初二日命妙莲法师写“回向偈”。初三日因妙莲法师再请吃药,表示“不如念佛利益及乘愿再来度生”等嘱。初四日晚七时四十五分呼吸稍促,八时整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结束了他不寻常的一生,终年六十有三。
弘一大师“吉祥西逝”后,翌晨缁素弟子焚香献花礼拜。初六日晨刻入龛。午刻送龛去承天寺安座。至十一日晚八时,在化身窑火化。其遗骸分两处建舍利塔,一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一在他当年落发处杭州虎跑寺。后者系一九五三年由其弟子丰子恺居土等倡建,一九五七年广洽法师集净财增筑。
关于弘一大师遗骸分两处建舍利塔的消息,当时曾登载
《天津日报》。天津大悲院住持惠文法师及居士陈翯洲,曹俎五,龚作家,徐二庸等,为了响应纪念大师,同时侣建弘一大师纪念室于大悲院大殿东偏斋堂。净室两楹,搜罗了不少的大师遗像,遗墨及纪念物等,陈列其中,供众瞻仰。可惜,于一九六六年秋间十年浩劫开始时一律散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