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1859-1916),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陈州府项城县的一个官宦之家。
其父袁保中系当地有名的地主豪绅。青年时期的袁世凯因为两次乡试不中,于1881年投笔从戎,加入淮系庆军(吴长庆军),转年,朝鲜壬午兵变,庆军六营赴朝平叛,袁世凯随军赴朝。精明干练的袁世凯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为吴长庆所倚重,后来吴回国,保举袁为驻朝庆军营务总理,会办朝鲜防务。袁世凯一跃成为掌有驻朝兵权(三营军队)的大将,军中尊其为“袁司马”。1884年12月朝鲜甲申事变爆发。袁世凯力排众议,果断出兵平叛,并取得胜利。一举驱逐日本势力,挫败了日本的阴谋和野心,巩固了满清对朝鲜的控制。袁世凯此举所表现出的政治,军事,外交头脑和刚毅果决,足智多谋,得到军机大臣李鸿章的极大赏识,并在其后一力提拔。1885年,清军撤回后,在李鸿章的保举下,袁世凯就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主理外交和商务。1895年甲午战败后,袁世凯悉心研究军事,组织翻译西方军事著作,呼吁军队改革。1895年底,清廷将新建陆军的重任委以袁世凯。袁世凯在原武定军的基础上汰弱留强练成七千新军,屯兵于天津小站。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建成北洋新军共六镇,近十万人。由于袁世凯的提拔和任用,徐世昌、王士珍、段其瑞、冯国璋、曹锟、田中玉、陈光远、张怀芝、段芝贵等重要将领皆成其亲信。袁世凯从此拥有了一支号令严明,兵员整齐,装备先进的近代化军队,奠定了北洋集团的军事基础。
戊戌变法后,由于袁世凯的告密和投靠,慈禧太后对其恩宠有加。1899年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在山东期间,袁世凯严厉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参加东南互保。1901年在李鸿章的保举下,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是袁世凯发挥其才干,并卓有成效的一段时期。由于八国联军的蹂躏,当时的直隶地区一片凋敝。袁世凯上任后,恢复秩序、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大办教育、鼓励实业。在天津创建警察制度、按西方模式设立银行、鼓励创办实业。使天津逐步恢复了华北地区的金融、商贸和工业中心的活力。此阶段天津金融、工业的大发展,袁世凯功不可没。随着袁世凯势力的壮大,使得清廷有所警惕。1907年袁世凯调任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9年被摄政王载沣罢免,回家养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清廷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使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领兵镇压革命军。在这期间,他利用手中掌握的北洋军事力量,一方面逼迫清帝逊位,一方面以武力压孙中山让出权力。于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北洋政府。随后,袁世凯逐渐走向革命的对立面。派人刺杀宋教仁,镇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军事专制独裁统治。
1915年,为了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接受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同年12月,正式宣布恢复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916年1月1日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洪宪元年。此举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唾弃,也使革命党人认清了其本来面目。蔡锷首先在云南发动护国讨袁运动,宣布云南独立,并出兵讨袁。此举得到全国革命党人的一致响应,两广、浙江、贵州先后响应,也宣布独立。一时间,全国各地一片反对之声,北洋集团内部和家族内部也反叛之声四起,加上前线北洋军的溃败,后方列强的拒绝,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被迫于1916年3月撤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就不得不宣布取消,实在是其个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一个悲剧。1916年6月6日一代枭雄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病死。终年57岁。袁世凯历任满清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军阀首脑、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大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