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方舟(1900-1928)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党组织创建人之一,著名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原名于兰渚,又名芳洲。
于方舟于1900年9月15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俵口村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10岁入小学,13岁入高小,学业成绩为全校第一。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省(今河北)官立中学,除了掌握课堂知识,还潜心研究历史,关心时事,填写诗词,表现出多方面的才能和浓厚的爱国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各大中学学生立即响应。5月6日晚,他代表直隶一中参加了天津各中等以上学校的代表的紧急会议。回校后,他立即组织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救国团并被推举为团长。随后,他代表直隶一中出席了“天津学生临时联合会”的组成会议,参加了国耻纪念日示威游行的组织领导工作。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于方舟被选为天津市学联会评议会的委员,随后又被选为天津市各界联合会学生代表之一。他带领直隶一中的学生,参加了天津15所中等以上学校的罢课斗争。以后,他又组织了“新生社”,出版《新生》杂志,和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一起,为团结天津进步青年、传播革命真理共同开展斗争。由于方舟在运动中的积极行动,1919年8月被反动军警逮捕,拘押两周后获释。1920年1月29日,天津群众又举行了请愿大示威游行,于方舟与周恩来、郭隆真等同志被推选为请愿代表。学生的正义行动却遭到当局的野蛮镇压,演成流血惨案,于方舟与周恩来、郭隆真等作为请愿代表均被捕入狱。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一·二九”事件。请愿代表被羁押半年之久,终因全国广泛的声援和抗议,迫使反动统治者不得不予以释放。
于方舟出狱后,遂转入天津南开大学攻读,并继续进行政治活动。在“五四”运动发展过程中,天津出现了两个革命文化团体,一是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一是于方舟和韩致祥领导的“新生社”。这两个团体在当时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于方舟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担负起天津党的发展工作。1924年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的领导下,正式建立了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他们在法租界24号路普爱里34号召开了成立大会,于方舟被选为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顺直省委建立后,他兼任省委组织部长。1924年2月,组织建立国民党直隶省党部,任执行委员。不久,中共天津地委成立,任地委书记,同时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中共北方区委改组天津地委,于方舟辞去书记职务,致力发展党的统一战线,组织各界联合会,成立了天津总工会,使工人运动有了统一领导。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蔡和森、王荷波等主持北方局工作,改组了顺直省委,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政权
的行动方针,并决定于同年10月发动玉田暴动。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的身份直接领导了这次暴动。暴动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到失败,于方舟被俘,转年2月遇难,时年28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