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称 徐世昌
  又名 卜五 菊人
  国别 中国
  性别
  民族
  生卒年 1855-1939
  籍贯 浙江鄞县
  关键词 清代 军政要人
  相关作品 欧战后之中国
  徐世昌(1855-1939),祖籍浙江鄞县。
  青年时期和袁世凯结为金兰兄弟,于1886年考取进士,任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以后,袁世凯在小站练兵,聘请徐世昌作为参谋长,引为智囊。从此,随着袁世凯势力的日益增长,徐世昌也官运亨通,短短几年已作到军机大臣,1905年,袁世凯创建警察,保举徐世昌为巡警部尚书,负责京师的治安。1907年清廷任命徐世昌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其时东北处于日俄争霸之中,大清的根本被蚕食。徐世昌受命于危难之时,锐意改革,采取开商埠,借国债,连与国,修铁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东北推行新政,以此来抵制日俄对东北的控制。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黜,徐世昌自请病退,调任邮传部尚书,京浦铁路督办。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徐世昌成为仅有的四名汉人内阁成员之一。任协理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组织责任内阁,徐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力辞太保,隐居青岛观望时局变化。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其时袁世凯称呼徐世昌、赵尔巽 、李经羲、张骞为“嵩山四友”。次年袁公开推行帝制,徐以局势难卜求去,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徐为国务卿,徐在公私两方面为袁尽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力荐段祺瑞继任。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先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又调解直系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在北洋军阀的派系争夺中,文人出身的徐世昌被各方所接受,被段其瑞控制的安福系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获胜,逼徐世昌让位,徐世昌被迫于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从此过起平民生活。在日伪时期,徐世昌拒绝参加日伪拼凑的华北伪政府,保持了民族气节。
  1939年6月6日徐世昌在天津病故,享年85岁。著有《欧战后之中国》、《退耕堂政书》、《大清琨辅先哲传》、《书髓楼藏书目》、《东三省政略》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