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烛尘(1882-1968)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民族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民建、工商联卓越的领导人。原名华搢,字承竹。湖南永顺县毛坝乡人。1882年9月15日出生。汉族。幼时读过私塾,1900年参加科考,中秀才。后到永顺府第一高等小学教书。1905年考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受到了革命新思潮的影响,加入了湘江学会。
辛亥革命后,李烛尘经北京、天津到上海,辗转到日本,考入了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预科。1914年又考取公费理化本科,专攻电解化学。1918年7月学成回国。回国途中,绕道台湾、大连等地,沿途考察了盐碱工业,并写成文章投到《盐政杂志》上。
1914年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之后李烛尘受其之约到塘沽任久大精盐厂技师,1928年任厂长。1920年起又与侯德榜等在塘沽创办永利碱厂,初任经营部长,而后与侯轮值厂长。1922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简称“黄海”)任董事。“黄海”成立后,与永利、久大共同成立了“海王社”,1928年发行《海王》旬刊。1937年抗战期间,他留守天津任“永、久、黄”团体内迁总负责人。经他指挥和安排,1938年3月全部安全撤至重庆。回渝后,他对社会政治活动的参与逐渐增多。1943年与沙千里等人创办“中国经济事业促进会”,担任常务理事。同年出任迁川工厂联合会、中国工业协进会等组织的常务理事。
抗战胜利后,李烛尘担任了“全国工业界对敌要求赔偿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工业复员协进委员会”负责人。范旭东去世后,他继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时兼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和久大精盐公司总经理。1945年9月应邀参加了毛主席在重庆召开的民族工商业者招待会。是年12月16日“民主建国会”成立当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初,还以社会贤达身份代表产业界参加了旧政协会议,积极主张国共合作,消弥内战,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同时他还积极进行“永久团体”的复员和被劫占工厂的恢复工作。
1947年天津工业协会成立,李烛尘被选为理事长,同时担任华北工业协会会长。曾提出“北方工业偏枯”问题,要求国民党政府扶植。并组织经济调查所,办有《工业杂志》。他还经常与地下党联系,争取他们的领导和帮助。1949年4月,刘少奇同志到天津视察工作时,三次接见了李烛尘。
建国前,李烛尘又代表产业界民主人士参加了新政协会议。建国后,曾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主建国会会务推进委员会常务委员、民主建国会天津分会主任委员,兼天津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等。1950年,带领市工商界四万余人举行抗美援朝爱国大游行,得到毛主席复电欢迎。
经济恢复时期,李烛尘代表公司董事会向人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1954年永利、久大合并为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李任董事长。并历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中国贸易促进会副主席、食品工业部部长、第一轻工业部部长、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等职务。
“文革”开始后,李烛尘受到保护,在家进行科学实验。1968年10月7日在北京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