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称 刘翠霞
  又名  
  国别 中国
  性别
  民族
  生卒年 1911-1941
  籍贯 天津武清
  关键词 评剧表演艺术家 评剧“刘派”
  刘翠霞(1911-1941),女,直隶(今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市)傲咀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
  幼时家境贫寒。其父将刘翠霞卖到大连学唱梨花大鼓。后由赵永庆将她赎回。在天津,她到“落子”(那时评戏还叫“落子”、“蹦蹦戏”)女演员李金顺班学戏,开蒙师是张柏龄和罗万盛,当时是花钱学戏,每月一袋白面。学《王少安赶船》、《杜十娘》、《开店》等戏。刘翠霞所学《雪玉冰霜》为她的杰作戏。十四五岁时拜著名教师赵月楼为师,学《德孝双全》、《夜审周子琴》、《吴家花园》、《回杯记》等,从此展露头角。最初在华乐落子馆登台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戏,后来在天福与李金顺同台。1930年前后与李华山同组山霞评剧社,在福仙茶园(天津“四大名园”之一的演出场所)挂牌,每天演出日夜两场,寒暑不辍,茶园门外常常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山霞社”当年是李金顺、花莲舫和谢玉文的落子班,名为“金花玉班”,后来几位主演先后离去,即由刘翠霞挑大梁。它是评剧早期的一个实力最强的班社,社内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荟萃了当时津门评剧界青衣、花旦、老生、小生、小丑、老旦、彩旦,以及板胡、司鼓等名家,阵容相当齐整,演出剧目质量颇高,当时评剧界人士都以能加入“山霞社”为荣。除在天津演出外,并曾到北京、大连、济南、沈阳各地巡回献艺,其所演刘三姐告状,红极一时。她嗓音高亢、甜润、醇厚,行腔婉转感人,以唱工见长,代表唱腔“楼上楼”。刘翠霞勇于创新,她最早在评剧演出中增添使用武打和灯光布景,排演的新戏达100多出,大大丰富了评剧的剧目。她擅演悲剧,其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打狗劝夫》、《赵五娘》、《空谷兰》等。1935-1937年是刘翠霞演艺生涯的极盛时期。因演出《雪玉冰霜》,被推选为“评戏皇后”。20世纪30年代还与白玉霜、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1941年在华北戏院演《韩湘子三度林英》,这是她天津艺坛15年最后一次登台演出,演毕即一病不起,并于同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刘翠霞平素虚心好学,为人善良,急公好义,让内外行无不称道,可谓德艺双馨。在近20年舞台生活中,她继承发扬了前辈艺人的宝贵遗产,经过毕生辛勤艰苦的的艺术劳动,她的演唱,风格别具,独树一帜,成为“刘派”艺术的创始人,成为天津广大观众最喜爱的一位著名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