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称 范旭东
  又名 源让 锐 明俊
  国别 中国
  性别
  民族
  生卒年 1883-1945
  籍贯 湖南湘阴
  关键词

实业家 化学工业先驱

  相关作品 范旭东传
  范旭东(1883-1945),原名源让,后改名锐,字明俊,湖南湘阴人。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范旭东生于1883年10月24日。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901年随其兄源廉赴日本留学,初入东京第六高中,1910年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11年回国,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两个月后辞去了工作。不久,范旭东又得其兄的帮助赴西欧考察英、法、德、比等国的制盐及制碱工业,使他进一步开阔了眼界。1914年与盐政官僚景韬白创办全国第一家制精盐的塘沽久大精盐厂,任总经理,开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先河。久大精盐厂所产的精盐,商标为五角形的海王星,寓意久大自强不息,象征为民造福。久大精盐品质纯净,色泽洁白,受到极大欢迎,获得空前成功。紧接着范旭东开始着手变盐为碱。1916年7月又在塘沽创办永利碱厂,并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制成洁白的“红三角”牌纯碱,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1926年8月,“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参加了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质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中国的制碱工业因永利碱厂的成功而居亚洲的第一位,并且打入国际市场,令制碱先进的欧美国家,莫不刮目相看。1922年范旭东又在塘沽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这是国内第一个私人创办的科学研究机构。1934年在南京卸甲甸建立硫酸铔(铵)厂,生产化肥。酸、碱、盐是化学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世称“化学工业之母”。范旭东制盐、制碱、制铔(铵)工厂的建立,奠定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基础,使他成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先导者。1937年抗战爆发与李烛尘等撤退至重庆。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连任四届。抗战期间,在四川重建永利、久大、黄海公司,此外,还建有炼油、翻砂、机械、陶器、动力等厂、煤矿、侯氏(侯德榜)试验工厂及土木、深井工程处等企业,并创设三一化学制品公司,从自流井卤水中提炼氯化钾和硼酸。
  范旭东不但是一位实业家、科学家,他还十分热衷于学术活动和教育事业,曾担任中国自然科学社理事达30余年,该社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杂志,解放后还在继续出版。他还曾受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的聘请担任评议员达10余年之久。他曾被推选为中华化学工业会副会长、中国化学学会副理事长。该学会出版的《化学报》是我国发行较久的化学专业杂志,迄今仍持续出刊。他还继兄长范源濂之后担任过中华书局董事,对出版事业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他还是天津南开大学和湖南私立隐储女校的校董。他对南开大学化学系和经济研究所捐赠过奖学金,以鼓励优秀学生深造,对隐储女校也曾多次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在重庆沙坪坝的寓邸逝世,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