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美术电影
160余件作品展示40年创作历程
冯远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昨天下午,由天津美术馆主办的“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开幕,160余件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冯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近40年的美术创作历程和成果。
  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后奉调到文化部工作, 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专业基本功扎实, 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均锐意求新,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其作品以笔墨酣畅、造型准确、形式多样、面貌丰富、蕴含厚重而著称,他的画以历史题材和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尤其擅长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的创作,其具有公众记忆的代表性作品有《世纪智者》《秦隶筑城图》《屈赋辞意》以及颇具震撼力的水墨人物画《保卫黄河》,还有意境高远的现代水墨《逍遥游》和充满诗意趣味的《古诗意》系列作品等,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国家级各种重要美术大展,获金、银、铜奖20余次,并出版有《东窗笔录》《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程》等著作,是一位集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为一身的学者型画家。
  此次展览展出的160余件作品, 可以说涵盖和展示了冯远近40年来各个阶段的艺术思考、创作实践和风格演变的历程,展品中既有大型主题性创作,也有表现普通人情态的人物肖像和民族题材作品等,显示其创作从早期的历史英雄主题转而为当今普通劳动者树碑立传的主题。此外还有他当年课徒的示范性作品和一批探索性水墨画作品,以及古典历史诗意画题材和近年来的书法作品。
  冯远日常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及各种艺术创作组织工作,但其个人的创作成果却十分丰硕,如何处理工作和创作的关系,冯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先我要努力把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完成好,个人的创作,只能牺牲一些休息时间,放在夜里或者不太忙的双休日。一些采风和写生,比如去西藏,也多是利用带队下基层的时候。见缝插针,虽然没有整块的时间,但这也有一个好处,便是始终对生活抱有一种新鲜感。艺术创作不可能凭空而来, 再玄妙的艺术也都是人们的精神折射和社会反映, 艺术在悦目的同时更要直指人心。而谈及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冯远告诉记者,画家不能只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说只画自己喜欢的那一个点。画家在放下画笔的那一刻起,其作品就有了公众性,除非你挂在家里自己看。你想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展览会上去,你的作品就有了社会性,这时,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就体现出来了,你有何种理想、何种追求、何种情怀,包括艺术上有何探索,都会影响到观众。再往大里说,艺术家应该反映这个时代,反映这一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只是自娱自乐,还要感化公众。如果你的作品能感动其他人,你的作品就有社会意义了,如果你的作品能够被公众所推崇,就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也即兼具了教化作用,这一点,也是我体会最深的。
  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

                            2016-11-13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