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况空前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已经落下帷幕。广大美术工作者和参观的市民纷纷称赞,这是天津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最为壮观、门类最全、水平最高的美术展览,他们为天津美术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感到振奋和欣慰。
日前,经过该展评委会严格的初评、 复评、终评,在展出的八百件作品中, 已评出各艺术类别的各种奖项。其中中国画金奖5名、 银奖15名、 铜奖25名;油画金奖3名、银奖10名、铜奖17名; 版画金奖3名、银奖9名、铜奖12名;水彩水粉画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9名;雕塑金奖2名、银奖1名、 铜奖2名;艺术设计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9名;漆画、连环画、漫画等综合类金奖3名、银奖3名、铜奖4名。
综观整个展览,彰显四大特点。
其一是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出天津美术家的创作热情和丰厚的文化根基。这次展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发动下,全市美术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送选作品的作者,既有画院画家,也有美术学院和大学美术专业的师生,还有老中青三代画家,以及老年大学、社会美术职校等美术爱好者。广泛发动,积极参与,为广收多纳好作品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许多入展作品,正是前期在专家无数次的看草图、改小样的指导下,经过几番修改、反复锤炼而创作完成的。展览创下了天津美术展览有史以来征收作品2000余件、展出作品800件的最高纪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天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市民崇尚文化的素养。
其二是作品丰富多样,继承传统,关注时代,彰显了本市当前美术创作多元探索的风貌和创作实力。本届展出的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雕塑、艺术设计及其他综合类作品等,是本市五年来各类美术创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向全市人民的一次成果汇报。作品多关注时代,关注生活,表现地域特色,表现天津建设成就等,以丰富的语言和形式展现个性探索。其亮点是中国画作品最多,共展出400多件,这些作品大多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技艺和功力,以及对现实题材把握和对表现对象的细致观察、深入研究、精确描绘的能力,并吸收、消化其他民族或外来文化之长,变为有益的滋养,来扩大中国画绘画语言表现力。在宏大的构制中,不乏细腻的描写,或在写意精神的追求下,淋漓纵横地挥洒,进而使作品体现了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技法娴熟、令人耐看可品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当前天津市美术创作的风貌和创作实力。
其三是英才辈出、新人涌现,显示了天津实力派画家后继有人的旺盛势头。这些青年才俊多为专业美院的高材生,有的是在读硕士、博士,有的是职业画家,都有着师承的扎实的传统功力。他们思想活跃,敢于大胆创新,探索自己风格之路。他们关注时代,关注人生,积极向上,严肃创作。他们用艺术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生活,并遵循着自己的感受,探索用独有的方式和绘画语言表达内心真实的体悟,或细腻、或粗放,呈现出他们努力寻找个性化语言的不懈努力及当代艺术青年的精神追求,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他们全方位学习以及不懈追求所展现出的个性特点已初见风格并日趋完善。
其四是展览反响热烈,为美术创作营造了良好氛围。这个展览,让广大美术家和市民亲身享受到近年来本市文化建设的成果。市民们纷纷反映,市委、市政府真是办了件大好事,让我们在家门口的美术馆里,就能看到这么多、 这么好的作品,真是大饱眼福了。在10天的展出中, 每天清晨,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据统计,这是天津美术馆开馆以来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展览成了大课堂,有的观众来了好多次,拍照、临习佳作,一看就是一整天。更有美术家把这里当做交流平台,三三两两地边看作品边研讨技艺。老年大学、职业美校、文化馆、少年宫、少儿暑期班的学员等,也都在这里现场教学观摩,学到自己所要的东西。他们纷纷留言,“展览很成功,很受益”“对本市美术创作起到交流、促进作用”“反映了天津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的风貌”“对本市市民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作品的精彩,对于人们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提高鉴赏力意义重大”等等。
一些专家也表示,本届美术展览所呈现的良好态势,必将极大促进本市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2014-07-22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