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大家冯一鸣,近日携老伴陈望秋从南京来到天津美术馆办展,这是两位老人盼了几十年的展览。看到宽敞的天津美术馆展厅中来了众多的观众,年逾八旬的老画家非常激动,他说“感觉就像是在梦里一样”。
30多年前因工作调动,冯一鸣、陈望秋双双离开了工作二十多年的天津,冯一鸣常常感慨“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就是在天津度过的”,如今,冯老回来了,不仅是人回来了,而且还给天津人民带回了他几十年的创作成就——“丹青苦旅”画展,二位老人把这个展览视为一次“省亲”画展。
画面浓缩时代气息
作为一位声名远播的艺坛大家,冯一鸣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涉及过国画、油画、雕塑、陶瓷、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均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其中最为耀眼的无疑是伴随冯老一生的国画人物题材作品。当观众观赏过《油田晨曦》、《雨后春笋》、《恢复高考后的中华学子》、《关怀》、《根》、《周总理和我亲又亲》等作品后,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时代变迁。他用艺术家特有的敏锐,记录了新中国的每个时期。展开那一张张绚丽的画卷,每一个观众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在晨曦中辛勤工作的油田工人,繁星下学习晚归的青年,试验田边与农民亲切交谈的伟人……
严谨创作伟人题材
《周总理和我亲又亲》无疑是冯老师国画人物作品中的点睛之作。这组画曾在1978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为数不多的经典少儿读物。在短短十多幅画作中,画家再现了一代总理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冯老师的创作态度极其认真严谨,八十高龄时,他为创作巨幅历史题材作品《先驱》,一面阅读大量的相关历史文件,一面数次前往孙中山故居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展厅中挂着的一幅《关怀》勾起了冯老对50多年前的回忆,这是一幅表现毛主席视察参观农村的画作,为此,冯一鸣来到了市郊近一个月,详细了解农村情况,询问毛主席视察时的细节。这幅作品以后成为冯一鸣的代表作之一。
老友相聚叙旧谈艺
画展期间,展厅里来了冯老的许多老友,大家在展厅中话旧情、谈艺术,场面十分感人。天津美协主席曹德兆观看画展后激动地说:“两位老画家早已饮誉画坛,声名远播。早在1954年二老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即来到天津工作,他们最好的年华、才能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天津的美术事业。”曹德兆认为,二老的高尚情操,对同仁的古道热肠,对美术新人的倍加关爱等诸多弥足珍贵的品格,都深深地影响着天津美术界,成为天津美术事业发展中的宝贵财富。
2013-09-13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