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随着“寇德卡与中国摄影师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的开幕, 摄影这一艺术形式在天津也愈加地火爆起来——摄影爱好者纷纷来到天津美术馆,现场感受在世界上极具影响的摄影大师寇德卡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
展现影像世界中的“新大陆”
关于寇德卡,许多人只知道这位出生于捷克的摄影大师是一位特立独行、只靠镜头说话的谜一样的人物,而一睹他作品的庐山真面目,仿佛又是那般遥不可及。这次展出的寇德卡动物系列作品虽然只有18件,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足以让很多摄影爱好者发现了影像世界中的另一块“新大陆”,并且开始真正地思考摄影艺术的实质,无论是欣赏还是实践,都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美术讲坛”让大师走近观众
这次展览的开幕式也是颇有意味的。它以开放式的研讨会取代了老旧的程式,并且设在展厅,直接面向观众。藏策、李树峰、曾毅、王征、吴平关、于全兴等30余位国内知名摄影家、理论家以“影像·内心·本体”为主题,当着300 余名观众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时也是接地气的学术探讨,使得展厅一度爆棚。这其中既有天津师范大学及天津美术学院摄影系的师生,也有一些民间摄影团体的会员及摄影初学者。摄影家对“元影像理论”的深度剖析,不仅让观众摆脱了以往参加此类展览开幕式的烦躁与等待,而且获益匪浅,难怪当天就有很多观众评论说:“以往的学术研讨会离我们老百姓显得特别远,没想到这一次不但欣赏到了大师的精品,还能有幸与专家们坐在一起近距离交流,真的是长知识!”
而实际上,不论展览还是研讨会,都是天津美术馆“美术讲坛”系列公益讲座的一个延伸。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术讲坛’系列公益讲座已经逐渐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了品牌和形象。一方面,我们注重艺术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又兼具学术性。讲座自开办以来,已经推出了近20场,几乎场场爆满,社会反响也十分强烈。今年第一季度的讲座,我们邀请了多位知名摄影家为观众普及摄影理论知识,解读摄影佳作,现在的每场讲座都已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讲座还为我们与观众之间搭建起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不少观众和我们反映,希望看到高档次的作品,‘寇德卡与中国摄影师作品展’就是我们想方设法引入大师级作品的一次尝试。”
摄影讲座让美学走进生活
昨天,“美术讲坛”照例与观众见面,由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奖获得者、本市学者藏策讲授关于“元影像”的问题。摄影“元影像”理论,是由藏策提出的,也是天津人的原创,已在国内摄影界产生很大理论影响。藏策对记者说:“实际上,所谓的‘元影像’,就是更加注重事物本身。它是一种回归东方、回归本心本性、回归影像本体的摄影理念。 以往的摄影作品,大多是主题大于内容, 主题先行束缚了摄影师对于人和自然、对于世界的认知。‘元影像’则主张中性表达,以视觉为第一性,作品让观众观后有一种心的触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也会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谈及天津的摄影讲座为何会如此火爆,藏策的解答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开放的世界,但所有的信息,都需要一个通道来传递,摄影讲座也是信息通道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它满足了公众对小到摄影技巧大到理论前沿的知识渴求,在这一点上,天津美术馆功不可没!”
王建涛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津美术馆每有摄影讲座我都要去的,因为这些讲座不仅普及知识,更探讨问题,对我们的提高确有帮助。社会需要和谐,也需要美,商品社会肯定是浮躁的,许多美都被忽略了,我搞摄影,不为出名,更不为得奖,只要能把美的东西记录下来就知足了。
2013-03-3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