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市文史馆、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主办的曹柏崑诗书画展目前正在市政协书画艺术馆展出。本次展览展出了曹柏崑近年创作的作品,内容涵盖了诗、书、画三部分。作者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美学思考、艺术感悟都变成了诗句,录之于书,题之于画。在展览现场,记者采访了书画展的主人公曹柏崑,他十分兴奋地称这次的“诗、书、画”展览极大地拓宽了他本人的书画艺术道路。
曹柏崑的作品关注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大者如“海洋石油泄漏”、“核电安全”、“泥石流灾害”等;小者如“旅游见闻”、“一井一山一古迹”,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一经关注皆悉数拿来,不计工拙,只讲寄托,只讲思想。因此,创作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书画界有如此视野者不多,观众评价他:取材广泛,立意新颖,难得!
曹柏崑在创作中秉持“敬畏传统”的态度。在曹柏崑看来,传统是历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一心拿来还唯恐拿它不来, 敢不敬畏?“因为敬,所以趋;因为畏,所以谨。” 在曹柏崑看来,画画,实为“画话”。画之话,是作者思想修养的体现。画鹰非鹰、画竹非竹、画山非山、画水非水,借物言志,托物寄情。形象固然重要,笔墨尤其重要,因为笔墨乃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是迥异于西方之艺术表现形式。笔墨虽说抽象,但在识者眼里它是活灵活现的。
此次展览上,作者最让人敬佩的是“书画联姻,以诗为媒”。曹柏崑认为“作画题跋标目,一如画龙点睛一般,这便是中国文化。诗之功夫或在画外,或在书外,但一经落纸,便在作品之内。欣赏者观其形象,品其笔墨,咏其精神。三者交响而后留住印象。”
曹柏崑还谈到,著名鉴定家刘光启常说“读比写难”。读一幅书法,读一幅绘画,比起拿笔追踪、画影图形难多了,因为那需要理解。理解是与前人的对话交流,从内容到形式的交流。一旦破解了前人之谜,那收获就是十倍、百倍于前面的模仿。 此次,曹柏崑的12件对黄宾虹先生绘画的解读耐人寻味。 他在画面上写道:“高山流水觅知音,终曲缘何不见人,莫非曲高多不解,天知何处拜财神。”
7月7日10时,曹柏崑还将举办书画艺术讲座,与广大书画爱好者面对面交流。
2012-07-03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