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 天津美术馆志愿者培训在位于天津美术馆二层的 《共和国美术之路——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展厅举行,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特意从北京赶来,为志愿者们进行讲解培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韩劲松对气势恢宏的天津美术馆硬件条件赞不绝口,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天津观众对于共和国六十三年走过的美术之路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韩劲松告诉记者,此次举办“共和国美术之路”展览的灵感来源于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六十年”大展,展品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687件中国美术馆的重要馆藏, 规模前所未有。“这次展览我们是按照主题板块来划分的,共分为‘主人与家园’‘反思与开放’和‘多元的时代’三个时代主题板块,99幅作品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有不少作品是我们好几个展览同时想用的,最后都争取到了天津美术馆来展览。比如潘天寿的《灵岩涧一角》, 被一个即将在日本举办的展览选中; 李可染的《雨过山色》被匈牙利美术馆‘相中’,这些都是(各时期)非常重要的作品,最后都拿到天津来了。”
在考察天津美术馆的硬件条件时,韩劲松就对“天美”印象深刻:“天津美术馆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很适合办重量级展览。当初之所以选用了二层的展厅, 就是因为我一走进这里就觉得这个展厅很气派,8米的挑高使得展厅整体空间特别开阔敞亮,这种环境特别适合于展出一些大型的美术作品,效果会非常好。我想,这样大气的展览条件,也只有像‘共和国之路’这样的展览才能撑得起来,二者相得益彰,非常合适。”据悉,此次展览选取的美术作品风格多元,韩劲松也表示,多元的风格正好能够说明“共和国美术之路”这个展览的内涵,“‘共和国美术之路’所要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表现意识形态和政治题材的,共和国六十三年美术的发展不可能仅仅归结于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特征。这次展览所划分的三个部分也囊括了众多艺术风格各异的作品。
为了配合此次天津美术馆开馆,韩劲松在作品选择上也特别挑选了几件别具“天津元素”的美术作品“回家看看”。“我们知道这次是要到天津来办展览,而且这也是中国美术馆首次在天津举办如此重量级的展览,所以我们特别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有分量的天津籍画家的作品。天津籍画家在中国美术的大格局中是有着属于自己一席之地的,在整个美术史上,有好几位重要的天津籍画家,比如这次我们选中的孙其峰、陈少梅、张京生和毕业于南开大学的魏立刚等等,都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
2012-05-15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