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美术电影
               

没有画展画册的画家
   ——女儿眼中的李翔龙
 

  昨天上午,“瀚博·渤海之子——李翔龙先生遗作精品展”在西洋美术馆举行,记者采访了李翔龙先生的女儿李文。李文说,在我看来,父亲的画作无所谓优劣,他的名气与得到的奖项对我来讲也并不重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他特殊的成长历程与背景,有他特殊的时代印记,父亲的每一件作品,只不过是他所思所感而留下的轨迹而已。在这条轨迹中,我看到的是一位平易、慈爱,且不向命运低头,对艺术一直有着执著追求的父亲。
  李翔龙1940年出生在河北省交河县,儿时即迷上了绘画,初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四年后,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叶浅予、丁景文、孙滋溪、李斛、卢沉、李琦等名师。来到天津后,李翔龙被分配到第二工人文化宫工作。李文回忆说,“父亲作为指导教师,每天带领着三、四十位学员进行美术创作经常通宵达旦。父亲认真的态度和热情平易的性格,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文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二宫大剧场开始上演各种戏剧,对京剧一向痴迷的父亲一有时间就在剧场内画速写,在速写的基础上,又画了一批戏剧水墨人物,并在实践中,对戏剧动作的一招一式仔细揣摩,一张稿子要画上几十遍,这或许也正是他最终在中国传统戏剧题材创作上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创作主要有两个题材:钟馗和寿星。父亲曾对我说过,现在一些人随波逐流,见利忘义,钟馗象征着天地正气,而寿星则隐喻着仁德、智慧、豁达的人生境界。 同时,他也从未忘记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南方发生洪水灾害的时候,他创作了《抗洪图》; 非典肆虐横行的时期,他创作了《圣洁图》;在《画说——天津建卫600年》中,他又创作了《决策前夜》。”尤其让李文动情的是,“因为母亲有病,父亲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料家庭,他从来没有休息日,即便2005年被诊断为胃癌晚期, 知道不久于人世的父亲依旧写字作画,直到去世前3个月,他仍没有放下手中笔。他在世时,只问耕耘,从没提起过办画展出画册的事,今天看到这样的场面,他应该感到欣慰吧!”李文哽咽着说。

                                  2011-01-2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