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美术电影
 
                   天津方言动画片《兔宝宝》推出

 

  三年前,《猫和老鼠》《唐老鸭》这两部经典动画片被翻译成地道的方言,不光是孩子爱看,在成年人中也风靡一时,片中的不少对白甚至成为流行一时的口语。近来,继天津方言版《猫和老鼠》之后,又一部天津方言动画片《兔宝宝》的音像制品也与观众见面了。这次为《兔宝宝》配音的还是《猫和老鼠》的原班人马,而且很多富有天津色彩的市井人名“崔大梨、小迷糊、楞子”等也都成了《兔宝宝》剧中的人物名字。
  方言版《兔宝宝》的策划人朱蒙表示:“这次天津方言版的《 兔宝宝 》比《猫和老鼠》还要好看,《猫和老鼠》的内容主要是‘汤姆’和‘杰瑞’两个角色之间从头到尾打来打去,剧情很简单。而《兔宝宝》的剧情则要丰富的多,各种各样的故事,更具有想象力,更具有趣味性。这次我们对剧本也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天津的方言文化几乎全写了进去。原版的《兔宝宝》几乎没有台词,但经过出品方重新编剧、写台词、再找演员进行二次创作配音,加上后期制作包装,这样一个符合大众审美,具有趣味性和亲切感的洋兔子摇身一变就成了我们天津卫的崔大梨了。最为特别的是我们这次又采用了天津时调《崔大梨》作为片头曲,在演唱中也利用相声里的‘对口’技法,由两个配音演员合作完成。”
  当初,方言版动画片曾引起过争议,原因是这些动画片的播出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对此,该片策划人朱蒙表示:“我认为《兔宝宝》仅仅是一部用来娱乐的方言动画片,并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天津方言是具有魅力的,既幽默又庄重。方言是一门艺术,也是地方文化鲜活的传承,其中蕴藏着当地人的脾性、喜好、风俗。一字一句都有历史典故和来源。所以我们要在学会普通话,会使用普通话的基础上,也保护好我们的方言文化。动画片是这几年国家重点推广和发展的文化领域,但是从市场来看,我们原创的国产动画片依然很少,影响力很弱。方言作为一种特殊传播的手段,把它与动画片结合后推出,有利于让观众看到更为有趣的动画片作品。”
  对于方言版动画片的推出,业界很多专家也表示出了赞同的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室主任周磊认为,现在一些缺乏语言个性的文艺作品已逐渐被观众冷落,普通话的单一性引发了由于大众审美疲劳而带来的趣味性和亲切感的缺乏。这种情况下,方言版的影视作品如同一股清新之风,给大众以另一种享受。
                                     2007-02-08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