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
    网吧管理
    音像市场
    演出市场
    娱乐市场
    文化执法
  首页>>文化动态>>市场管理>>
  市 场 信 息  
 

小剧场演出的特色化破局之路

 
 

  2017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自开幕以来,已先后带来30余场演出。通过观众的反馈可以发现,如今北京小剧场演出的主要受众以年轻为主, 并且主动走进小剧场的意愿正在逐年递增。 在业内专家看来,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原创力、表演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化演出之路,才能把握住市场向好的发展机遇。
  年轻观众超六成
  由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2017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自9月开幕以来获得戏迷的一致好评。 本次展演共有21部参演作品,其中话剧12部、戏曲9部,包括《收信快乐》、《网子》、《浮士德》、《三生》等作品,计划于9月1日-30日共带来42场演出。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成介绍,虽然目前展演还未全部结束,但根据已经收集统计的8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也能发现一些当下小剧场演出的变化和趋势,“首先,小剧场演出的观众明显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其中本次展演中‘90后’观众比例达到36%,‘80后’观众的比例排在第二位,达到30%,‘90后’和‘80后’观众的整体比例超过了六成。除此以外,本次观看展演的观众中,有六成观众是自己感兴趣而主动观看演出,这与去年很多观众是因陪朋友、单位组织等原因观看演出相比,意味着走进小剧场正在变成年轻观众自己的生活习惯”。
  市场向好仍存不足
  数据统计显示,此次展演的平均上座率达到67%,其中话剧作品的上座率达到78%,与上半年北京市小剧场演出的平均上座率相比提高了10%。在从业者看来,小剧场演出凭借着自身的特性,正日益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小剧场演出提供了不一样的演剧范畴,首先小剧场以近距离的方式给予一种特殊的体验可能,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观演体验,并将舞台形象、心灵世界在观众眼前放大。其次小剧场构成了一个与传统大舞台不同的创作空间,由于团队小,因此轻装上阵,更容易把表演艺术所具有的表演性呈现出来,不像大舞台会关注舞台技术性因素,集中在演员表演性的太少。
  但在整体趋势向好的情况下,小剧场演出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逐步改进。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认为,首先是原创力不足, 无论是改编外国戏剧还是改编文艺作品, 无论如何改编、形式上如何有现代性,还是在演绎别人的作品,表达别人的思想,而这种原创力不足,大大影响了小剧场演出的总体质量。其次,一些剧目的艺术精湛度也还有所欠缺,虽然表演很努力但对主题的表达过于隐晦,需要让更多观众更明白究竟想表达什么内容,同时旁白、语言、肢体配合下的情节设置也可进一步完善。除此以外,真正的好演员不多,很多演员只是按照导演意图完成而已,但作为一名优秀演员,应具备再创造的能力,使作品满台生辉。
  创新融入时代元素
  “小剧场演出最大的特点是包容,有国有院团,也有民营公司,有大导演、好编剧、好制作人,也有刚刚起步、非常年轻的创作团队,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同一个平台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共享、共通,最后达到共融,当然这是理想主义了,但这是最好的一面”,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杨乾武表示。
  面对小剧场演出的未来发展,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在王馗看来,观众群体基本在40岁以下,或者更年轻的有知识的、懂戏剧的群体,代表着小剧场呈现的时代感确实有更多探索性的拓展,如果忽视观众的时代感受,戏曲的发展空间跟余地恐怕也是不大的。同时汪守德也认为,小剧场演出要对生活挖掘、分析、解剖、表现,否则总是弄一些可能比较保险、成熟的作品。此外,在艺术表达方面,精神上的内容是很重要的,起码在创作某些作品的时候,在某一点上应该表达现代的人文精神,这在部分作品里普遍不足。
  文化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副处长许浩军表示,小剧场演出可以孵化导演手法,也可以孵化观演关系,还可以孵化剧目,同时也能孵化观众,让很多年轻观众能走进小剧场、观看演出,从“95后”、“00后”,甚至“05后”这批孩子入手,从小培养对戏曲等演出的兴趣。 此外, 小剧场也承担着尊重本体和创新发展的任务,但创新和发展也是有度的,不是无限的,最起码本体不能丢。
                                
2017-10-16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