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演出须有专人查假唱
没有现场记录 最高罚款3000元
为深入贯彻《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8月28日由文化部发布,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实施细则》规定,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唱、演奏行为进行监督,并作出记录备查,没有现场记录的,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处以最高3000元的罚款。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3日在京指出, 假唱、 假演奏公然违反法律法规, 侵犯观众合法权益;败坏行业风气,造成演艺界真假不分的局面;导致演员对技术过分依赖,对演员自身发展危害巨大。
《条例》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
《实施细则》在《条例》基础上,规定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唱、演奏行为进行监督,并作出记录备查。记录内容包括演员、乐队、曲目的名称和演唱、演奏过程的基本情况。没有现场记录的,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处以最高3000元的罚款。
根据《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的,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个体演员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009-09-04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