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政务信息 >> 机构概况 >> 区县文化机构 >>
 
 
        
                西青区文化局特色文化资源

  西青区重要文化资源
  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明永乐年间,随着中国南北交通重要命脉和漕运的兴起,杨柳青成了沟通中国南北商品、文化艺术的重要集散地,随着商业和文化逐渐的繁荣,杨柳青木版年画也由此走向兴盛,曾出现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杨柳青年画的空前繁荣影响了当时国内的很多木版年画画种。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尤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战乱频繁,几百年的民间艺术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不断的挖掘、整理,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复苏。
  杨柳青木版年画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喜气吉祥,加之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形象生动,雅俗共赏,被誉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的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中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的、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的“活化石”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杨柳青剪纸
杨柳青民间剪纸有窗花、刺绣花样子、吊钱、喜花等四大类,,早年的剪纸大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家庭妇女之手,后来随着杨柳青人口的增多,街景繁荣,需要美化衣饰和门窗者越来越多,剪纸逐步转化为商品,出现了专业的剪纸艺人。杨柳青民间剪纸花样繁多、纤细精巧,人物生动,富有版画韵味。
  杨柳青民间剪纸主要以刻为主,一块蜡版,放上一沓红纸,民间剪纸艺人运用手中的刻刀,以娴熟的技艺、朴素的手法,创作出大量造型奇巧、剪工精湛、生活气息浓重的剪纸精品,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杨柳青砖雕
  砖雕是天津四大民间工艺之一,是用澄浆泥烧制而成的青砖,再施以雕刻而成的。其内容主要以吉祥、如意为题,佛、道教的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于作品中。杨柳青砖雕还吸取了木版年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与年画具有同等的价值。
  民间音乐
  杨柳青民间音乐分为民歌与民间器乐曲两大类别 ,大至划分为五种类型 :即民间小调、劳动号子、风俗民歌、民间花会歌、儿童民歌及叫卖调。它们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规律。小调中有描述杨柳青年画的优秀民歌“画扇面”;有反映劳动生活的民歌“锄地”;有反映爱情方面的“四辈上工”、“十九送”;有反映革命斗争的“大炮连连响”、“八路军好”等等。
  流传于杨柳青的民间器乐曲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吹奏。如:“吹歌”、“大乐”、“民间佛道乐”曲,有与唐代教坊曲同名的《三宝赞》、《金字经》等曲牌名。有与元曲相同的曲牌如:《山坡羊》、《一枝花》、《朝天子》、《醉太平》等。有源于民间戏曲的曲牌如:《八板》、《向开门》(六字调、上字调)等,还有南北曲牌如:《豆叶黄》、《金链索》、《漕溪水》、《浪淘沙》等等。另一种是以打击乐器演奏的法鼓曲牌,有“鼓边”、“瘸腿”、“狮子”、“五福捧寿”及六首单曲组成的套曲《单打五出头》等等。
  法鼓
  杨柳青的法鼓是与吹歌组合在一起交替演奏的一种法鼓形式,故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当年杨柳青的法鼓会班有十五街“永善法鼓会”、“锦善法鼓会”十六街“东寓法鼓会”等等。其主要曲牌有《鼓边》、《狮子滚绣球》、《老河东》、《瘸腿》、《开三钹》、《单打五出头》(套曲)等等。
  杨柳青“永善”、“锦善”等法鼓会早已失传,现存的“东寓法鼓老会”自“文革”后恢复活动以来,为杨柳青镇的节日庆典活动增光添色。他们除了参加区里组织的民间花会演出外,每逢正月十五灯节之际,都要将所有道具停放于十六街大队院内设摆、吹敲。在数十盏杨柳青年画灯的映照下,显示着杨柳青古镇文化之风韵。
  杨柳青民间花会
  民间花会是一种群众间自娱自乐性质的民间广场艺术形式,一般在节日庆典、庙会时走街串巷进行演出 。杨柳青民间花会艺术始于明,盛于清,流传至今。当年随着漕运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受到南北文化影响的杨柳青镇,不仅孕育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绚丽多彩的民间花会艺术也应运而生。柳青镇历史上有四十多道民间花会。起源于佛教活动的会道有“法鼓会”、“听歌会”、“神教会”、“三佛会” 、“香塔会”等 ,源于武术、杂技类的有“少林会 ”、“胜武会”、“杠子会” 、“高跷会”“狮子会”等,源于庆典娱乐的会道有“旱船会”、“跨鼓会”等,反映伦理道德及戏剧情节的有“渔樵耕读”、“小莲花落”等。
  杨柳青灯节
  杨柳青镇有一个风俗叫做“正月十五逛花灯、正月十六溜百病”,每年的正月,西青区委、区政府都要在杨柳青镇举办大型的灯节,展出富有传统特色的杨柳青年画彩灯、生肖彩灯、龙凤彩灯、船灯、二十四孝彩灯等各式各样的大型彩灯,同时还设立钻灯区,杨柳青人一年可以不出屋,唯独正月十六要出来,俗称今天出来了一年不得病。因而正月十五、十六的杨柳青异常热闹
  随着杨柳青灯节规模的不断扩大,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市区及北京、河北省等地的游客也纷纷来到杨柳青,感受杨柳青深厚的文化底蕴。
  峰山庙会
  峰山药王庙(俗称风窝庙),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距今1300余年。历史上曾屡次重修,1997年再次翻修,整体建筑规模恢弘精美,楼阁殿宇错落有序,布局协调浑然一体,古朴幽静。
  峰山药王庙虽历经沧桑,祭祀活动却从未中断,每年定期举办庙会。每届庙会从农历四月二十至二十八,历时9天,周边居民、华北地区及一些东南亚侨胞等都来祭拜 。人们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 ,了解为祖国医学做出贡献的药王。峰山庙会既保留了传统庙会的习俗,举办异彩纷呈的花会、马戏、歌舞、杂技等活动,还邀请著名的医生进行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