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政务信息 >> 机构概况 >> 区县文化机构 >>
 
 
        
               静海县文化局特色文化资源

   1、静海团泊洼 。中央文化部当年在全国设有两个“五七”干校 。一个在湖北省咸宁市的向阳湖 ,一个在静海县的团泊洼。湖北咸宁已将这一历史转化为当地一个新的旅游观光地,大批文艺界名人故地重游,形成了一种向阳湖文化现象 。静海的团泊洼“五七”干校位于县城东30公里处,原为河北新生农场的孵化场。70年有学员90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作协、音协、美协、舞协、书协、剧协、曲协、影协等八大协会,还有各电影制片厂、研究院、文艺团体等单位 ,都是响誉全国、德高望众的艺术大家,均被内定为政治问题、艺术权威、历史问题或“5.16”分子等。学员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四人居住一屋,团泊洼到处盐碱一片 ,喝苦水,自给自足 。周扬、华君武、秦兆阳、吕骥、吴祖光、江枫、宋扬 、郭小川、王朝闻等名人在静海期间,为活跃静海人民的文化生活起了积极作用。吴祖光、王杰等曾为我县业余作者修改过剧本 。宋扬、王古芬等为静海业余宣传队排练过音乐舞蹈。袁毅平、尚进、黎郎等为摄影爱好者办过培训班 。陈其明、卢开祥等为县京剧团排练过现代京剧 《 智取威虎山》、郭小川曾在这里写下了著名诗篇——《团泊洼的秋天》。吕骥曾为东滩头村制作的乐器—笙 ,作过鉴定与改进方案。这900多名艺术家在静海团泊“五七”干校生活了五年,75年后全部离校。随着今天团泊新城的兴建与开发,团泊洼文化的开发利用大有文章可做。
  2、静海的义和团遗址。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抗击外国侵略,提升民族精神上最为亮丽。山东冠县是义和团运动的发祥地,但进入华北地区之后,静海便成为了暴发地。天津义和团运动史离不开静海独流,各大战役都有静海的义军参加,甚至成为主力军。独流“天下第一团”的地位有目共睹。独流镇自古为水旱码头,是九河下梢的货物集散地 ,有着千年的历史和极高的知名度。之所以,义和团运动由独流发起,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物流和交通发达所至。原“坎”字坛坛口 ,原址设在今独流胜利街织物厂,如能恢复重建,定能成为我县新的旅游景点,加之独流镇的 “水会” ( 清至民国的民间救火组织),还有水车等,濒临灭绝的文物原件,定能提高独流的知名度。
  3、静海的书画。静海自古文风淳厚,文化积淀很深,历史上文职官员做到最高的当属高尔俨,官至大学士 , 一生著作等身,尤以书法虬劲,诗文哲理深邃著称。就书法造诣而论,当数励杜讷、励庭仪、励宗万、励守谦,史称“励氏四杰” ,均系静海县人,励氏四代皆通书画,书以励杜讷为精,画以励宗万为佳。近现代书画界也不乏静海籍艺术大家,如华世奎 ,书法苍劲厚重,字字千斤。其“劝业场”三字早已深入人心。大画家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其动物画鲜活灵动,神采飞扬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无人可比。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静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书画者的不懈努力 ,建国以来涌现出大批书画家,相当一部分散落在祖国各地,成为各省市的书画界领导与骨干。如郭龄(广西美协主席) ,甘长霖(海军政治部美术创作员),雷金池(河北廊坊文联主席),候幼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等。在津的书画家也卓有成就,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仅目前静海县就有国家,省市级会员55名,正在申报的十几名,业余创作骨干300余人。近年来在全国大展上摘金夺银,另人惊叹不已,曾被市书协称为“静海现象”。2003年静海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目前,静海正在筹备“ 翰墨风静海人书画作品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向全国人民展示我县的书画实力与水准,逐步把“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 这个品牌做大做强。由于书法美术创作已形成群体优势,把书法美术创作加工转化为商业品牌,存在着很大的开发空间。
  文化品牌及文化产品
  1、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包括灯展、民间花会、焰火晚会。其中灯展活动已连续搞了五届,很受群众欢迎。
  2、消夏广场文化艺术节。此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九届,群众参与广泛,演出主题突出,形式多样,雅俗共赏,为群众夏季文化娱乐生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3、“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由于静海书画创作成绩突出,近年来在全国大展上摘金夺银,整体创作实力与水准不断增强,在书画界的地位日异彰显。静海的书画作为静海的文化产品,已成为静海的文化品牌。
  4、民族、民间及西洋乐器。静海县各类乐器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乐器生产基地,其手风琴占全国销售市场的50%,民间民族乐器占领了北方市场。全运会唢呐方阵的乐器出自静海,静海沿庄的竹笛闻名全国 , 被誉为 “ 笛王”,其发展前景良好。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静海的这一文化产业定会越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