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情五大道
五大道,一个有梦的地方、一个寻梦的地方、一个圆梦的地方。它在向您敞开百年的胸襟......
五大道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是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以西的长方形地区。上世纪60年代,天津城建部门为便于统一管理,将这一地区依照沿东西向,从南到北分布的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统称为“五大道”地区,这种说法沿袭至今。如今“五大道”已成为天津异国风情区的代表,更是“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动荡时期,各届名人抱着不同目的在此居住 ,均希望不事声张。因此五大道房屋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建筑的私密性构成的深遂和幽静的氛围。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事业有成的实业家、知识分子,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大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这种心理反映到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为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邻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顶要紧的是,院墙全为实墙,且十分高大,很少使用栏杆。街道两旁各个胡同内的建筑呈叶脉式分布,给人一种深不可测、深宅大院,深不可知的神秘感。
了解五大道首先要了解天津的租界史。自1860年至1903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九国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各自在天津划出地段作为租界地,建起一片片的国中国,这便是天津小洋楼的由来。在中国土地上设立外国租界,无异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人的身上挖去了一块肉,其痛苦和屈辱对中国人民是巨大的。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外国租界早已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但这些伤痛的记忆是永远也不应忘记的。然而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对这些体现着异国建筑风格的各式小洋楼,天津市各级政府予以了充分的保护,充分体现了处于改革开放中,天津文化的包容性。
近代的中国,风云多变 ,为求 “ 一隅之安 ”,政客官僚 、军阀巨贾、清末遗老遗少纷纷来到这里 ,他们或“静以观变”或“引而不发”,或蜗居苟且,或纸醉金迷,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幕活剧,这便是天津的洋楼和洋楼里丰富而神秘的故事。而小洋楼最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莫过于英租界的五大道地区。在这里,各国建筑设计师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建造了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余所,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