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政务信息 >> 机构概况 >> 区县文化机构 >>
 
 
        
                  群英影院

  地处和平区南市东兴大街93号,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群英始建于1920年,虽经历代变革,曾是茶园、戏院、影院,但群英的名字始终未变 。它是军阀时期江苏督办李纯的东兴房产公司所建,原名叫“群英书馆”,后改为群英茶园。
  20世纪30年代更名群英影院,对外营业放映。到30年代后期演戏。1940年后经过装修正式改名群英戏院,主要演杂耍( 即曲艺、相声、魔术等),当时有著名京韵大鼓演员小岚云、魏喜奎,相声演员侯宝林、郭启儒 ,单弦名家荣剑尘等在此演出。到1945年后又改演话剧,主要演员陶露萍、霍克家等。不久又演杂耍,有时交叉进行。1947年后,天津兄弟剧团来此演出 ,相声演员小蘑菇(常宝堃)为团长,其中有相声演员赵佩茹、苏文茂、魔术大师陈亚南、陈亚华等,演出形式多样活泼 ,丰富多彩。上座率较高。
  解放前群英观众厅是长条椅子,每条坐4—5人,能容纳七、八百人,楼上包厢。
  1950年 — 1952年改演京剧,首次来演的四小名旦毛世来,场场满座 ,随后由四大名旦尚小云之子尚长林,奚啸伯、裘盛戎、李多奎等名家先后在群英演出,当时轰动全市。
  1952年由市文化局接管,成为国营戏院。1956年交区政府文化科领导。
  1956—1966年由市演出公司按月统一安排剧团,半月轮换一次 ,剧种较多 , 包括京剧、梆子、评戏、曲艺杂技等轮流上演,一般均为区属剧团和外县剧团,有时也有市属团。50年代传统戏为主,60年代主要上演现代戏。
  在1963年—1965年间改革售票办法,实行计时收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业,1970年—1975,为配合当时的教育改为“幻灯馆”,映出幻灯《万人坑》、《 赵老柱家史》等。
  1977年初改映电影,改名群英影院。1977—1980年是电影兴旺时期,每天放映7—8场均满座,甚至加特早场和特晚场 ,当时群英每月收入高达4万元,少则2万多元。
  1981年以后电影形势走下坡路,收入逐年下降,团体票逐步减少,再加上70多年旧老建筑条件差,影响业务开展 ,上座率锐减。从1987年开始开展第三产业,增加录像业务、小卖部,1988年增加豪华台球室。1991年停映电影全改映录像 ,并在楼上增加豪华录像厅。1992年在河西区桃园村街文化站建立录像分院。1995年11月进行大修改造,1996年2月10日竣工开业。经营项目改以滚轴溜冰为主。2000年1月,滚轴溜冰难以维持,场地出租改为舞厅,半年后舞厅经营陷入困境,经营者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