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和谐社会 >> 理论前沿
 
              论建设和谐文化
                      光明日报   2006-10-09  
 

  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然提出了一个和谐文化问题。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要建设和谐文化,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作出科学的回答。
  什么是和谐文化
  研究和谐文化,首先要对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比较准确的界定。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学术界的讨论至今仍众说纷纭。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文化有层次和类型之分。有的将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三大类型 。有的则将文化分为大文化 、中文化、小文化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文化怎么界定,学者的观点也有差异。我认为,所谓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如建筑、道路、文物、机器、设备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而精神文化,则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或者虽在物质活动中产生但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的人类文化。这大致相当于中文化。中文化再分,又包括语言文字文化、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理性文化、文学艺术文化、社会习俗文化以及制度体系文化等不同的类型。至于小文化,主要指语言文字文化、文学艺术文化等,它的范围就更小一些了。
  按照这样的界定,每一类文化,都有其特定的领域和范围,有其相对稳定的主体和内容。而“和谐”,只是一个形容词,表述的是某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不是作为名词来界定和命名一种文化实体。但是,文化可以有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 。比如,我们经常讲的“先进文化”,就是指某种文化具有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健康、积极、文明的性质和特点。它是对多种类型的实体文化所做的价值判断,而不是直接给某种特定范围的文化实体命名。这种根据某个方面的性质、特点所划分的文化,还有若干。如所谓亚文化、反文化等,就是对某些与先进文化相对的、具有落后或不当性质的文化现象的概括。
  由此可见,对于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按其性质和特点来进行分析,加以归类。语词上,当然也就可以用形容词来界定了。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作为对文化的一种性质和特点的界定、概括,和谐文化是存在的,和谐文化的称谓也是可以使用的。
  那么,什么是和谐文化呢?我认为,所谓和谐文化 ,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 ,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这种和谐文化,内涵是比较清楚的,但其外延、尤其是边界,实际上并不很清晰。它与其他各种文化形态或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因此,也就可能渗透到这些文化形态或形式当中,对这些文化的性状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无论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 ,无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理性文化还是文学艺术文化、社会习俗文化,无论语言文字文化还是制度体系文化等,都或多或少地会包含一些和谐文化的因子或要素。如建筑、雕塑,不管我们有没有提出和谐文化的概念,事实上,千百年来它都普遍体现和贯穿着一种和谐精神,它以一种和谐美作为基本的艺术追求。所以,和谐文化,实际上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一种是比较专门的、稳定的,有一定的范围,相当于某种实体文化。其核心是和谐理念,它的全部内容都围绕着和谐而展开,是以和谐为核心的各种理念、精神、价值、信仰的思想体系,以及研究、阐释、宣扬、传播、促进和谐的文化载体。比如,研究和谐问题的理论成果,直接宣传和谐理念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作品,维护社会和谐的各种道德律令和制度规范,等等。它们大体上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形态。而另一种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实体,而是渗透和体现在其他种种文化类型、文化形式、文化实体和文化现象之中 。无论是电视、电影、戏剧、小说 、散文,还是美术、雕塑、音乐、舞蹈、体育等,只要贯穿和体现了和谐的精神,有助于弘扬和谐的价值、理念,都可以纳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建设和谐文化的对象,甚至也可以宽泛地称为和谐文化。但这种文化不是专门的、特定的和谐文化,而仅仅是对这些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和谐性质和特点的一种概括和要求。
  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是什么关系呢?应该说,和谐的思想理念,是人类精神进步的产物,是数千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理想,所以,自然具有进步的性质。而凝聚和传播这种和谐精神的和谐文化,当然也就是具有进步性质的文化,亦即先进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谐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但是,文化的先进性并不仅仅表现在和谐一种性质上。无论是世界的先进性、社会的先进性、政党的先进性、文化的先进性,都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特点和要求。所以,先进文化还不能直接对应于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只是先进文化中的一个特性、一项内容、一种类型。和谐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也必然具有和谐的性质,但不能简单地说先进文化就是并且只能是和谐文化。先进文化包含的内容比和谐文化更多一些、更广一些。先进文化包含和谐文化,但并不简单等于和谐文化。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但不能将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两个名词概念简单换用。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涉及社会生活许多方面和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首先,和谐社会是和谐文化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的最终源泉在于社会生活,尤其来自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虽然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化出愈益增多的人专门从事文化生产,造成了文化与物质生产界限的模糊,但从最终的根源和基础看,文化依然是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的反映。它的创造和发展的源泉在社会生活,它的生命之根在社会生活。它与社会生活之间,根本上依然是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之间那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样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不同程度存在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社会体制、社会行为、社会生活之中。它们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出来,成为和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冲突,还会不断提出建设和扩展和谐因素的要求,从而成为和谐文化发展的动力,促进和谐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没有和谐的社会现实,就不会有和谐文化;没有现实对于和谐的追求,也不会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就越发达。
                                        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