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借鉴世界各类文明,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第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提供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极大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通过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反作用 ,来维护我国的经济基础不受侵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们决不能搞“一大二公”单一公有制,同时也决不能搞全盘私有。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第二,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为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提供理论支撑 。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 ,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是在党内,而且发端于思想理论,是其逐渐脱离、背离马克思主义所导致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繁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做到在国内外各种思想、理论、思潮的相互激荡中不迷失方向,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学习、借鉴、扬弃、升华,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第三,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汲取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真正动力的主体观,并把这一思想统一和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人民执好政的全过程,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第四,正确处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积极借鉴世界各类文明其中包括西方文明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特性文明的存在,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应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共识,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但所有国家和民族,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的国家和人民,必须首先对本国的文明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维护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明。因为,文化和文明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决不能仅仅把科技和物质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文化“先进”与“落后”、文明高下与优劣的尺度。否则,就会把西方个别超级大国所特意构建的意识形态作为所谓的普世文化和文明去顶礼膜拜;把西方个别超级大国向全世界进行的文化扩张当作向“未开化”国家和民族传播的“文明”去推行。其实,当今世界那些所谓的普世文明,说到底,是西方霸权主义对全世界实施文化侵蚀和统治的工具。这种观念的侵蚀,使发展中国家一些人产生了一种“文化自卑感”,有意无意地对西方中心文化如痴如醉,而对本土文化苛求甚至鄙视。实际上,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国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意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文明。但是,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文明采取敌意甚至妄图摧毁的行为,我们的一贯态度则是:“威武不能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慎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