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播影视 >
 
 

专家学者盛赞《有个学校叫南开》
天津式表述带来新惊喜

 
 

  今晚(23日),历史人文纪录片《有个学校叫南开》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最后一集。在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了这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共同探讨研究该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意义。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经典大片,引领了国内纪录片拍摄的潮流。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表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今天我们通过《有个学校叫南开》又一次看到祖光团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的新惊喜、新理念、新表述、新探索。这正是中国纪录片人践行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和文代会、作代会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文化发展繁荣而进行的可贵实践。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博导胡智锋教授说:这是继《五大道》之后,祖光团队打造出的又一个具有品牌意义的大片。把一个具象的南开学校,放置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世界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彰显出这部片子的历史意义和文献意义。这部片子不光是讲述南开的历史,也表达了一种对教育的反思。片子中有很多第一手的资料、细节的揭秘,都具有历史价值。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认为:全片声音和画面的契合度非常高,采用电影的剪接手法令镜头画面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 片子里呈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比如战场有敌我双方的画面,还有难民的那些画面,很多我从没看到过。这个片子最大的亮点就是纪实段落很精彩。纪实拍得好不好,很见导演和摄像的功力,它是纪录片的看家本事。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认为:从主旋律的意义上讲,这个片子“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非常突出、感人至深的。从张伯苓的离校出走,痛定思痛转型,到最后确定“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原则,彰显了中国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原秘书长王丹彦认为:虽然片子多是记录当下的,但也运用了很多搬演,并且能够把搬演的人物拍得很传神。搬演的环节运用很大胆,通过搬演再现关键场景,有很强的代入感,人物的选取、尺度的拿捏都很好。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认为:一部片子、一个团队,反映了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一种浓缩的文化高度和传播的广度、深度。从天津的纪录片可以看到整个天津的文化生态,它是积极、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

 
                                2017-12-25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