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播影视 >
 
 

兼具广度深度内容不失趣味
《国家宝藏》开播获赞

 
 

  李晨扮宋徽宗赏析《千里江山图》、王凯化身乾隆欲造“瓷母”、梁家辉“穿越”司马光忆父觅石鼓……近日,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开播后引发网友热议,“纪录片+舞台剧+真人秀”的制作模式不仅为文化类节目再辟新径,也让许多网友感叹《国家宝藏》让过往“冷冰冰”的文博纪录片变得生动有趣又不失内涵。
  “博物馆+综艺”好看有趣感动观众
  首期节目中,作为“国宝守护人”的表演嘉宾王凯上来便被导演带到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接受寻找“中国瓷母”的任务。跟随嘉宾的脚步,观众也在“寻宝”的过程中了解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李晨扮演的宋徽宗,还是王凯饰演的乾隆帝,都难得地没有喧宾夺主──明星作为“引子”将观众带入文物故事的情境中,真正的主角依然是一件件“国家宝藏”。在这种编排中,国宝守护人讲述的故事同样感人:身为“乾隆代言人”, 王凯扮演了一位有些“委屈”的“十全老人”, 审美品位遭遇王羲之、黄公望和雍正的无情“吐槽”,整段演绎风趣幽默又极富信息量,还包含了许多和乾隆皇帝生平有关的趣闻轶事。
  另一位国宝守护人梁家辉牵引出故宫守护者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同样被认为是“亮点与泪点齐飞”──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南京。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毫发无损地运回了北京。如今,年近七旬的梁金生作为梁家第五代故宫守护人已在故宫工作了36年。他用了7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数出故宫文物总数186万余件。“我看上去是在数数,其实我数的是前辈们的付出和牺牲。如果不是祖辈那一代人在南下的路上保护了这些文物,我哪有数字可以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评价《国家宝藏》时说:“文物讲述故事, 故事浸透文物, 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国宝为载体,回望历史,诠释文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
  文物有“温度”,“宝藏”离你我并不遥远
  以“博物馆+综艺”的方式展示国宝, 让文物在观众心里“活”起来,这是《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制作这档节目的初衷:“看完节目后,是不是可以在周末,带着孩子去博物馆里转一转。这些文物会告诉你,你从哪里来,作为生长在这一方水土的人,为什么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存在,我们为什么会具有现在这样的民族性格。”
  “文物与你我血脉相连”, 是于蕾最希望通过节目传递的信息。 “在传统的概念里,博物馆里的文物常被视为尘封的‘老古董’,大家都觉得既然文物不是我的,那它背后的历史故事,跟我现在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认知,告诉大家,文物有趣极了!”在于蕾看来,认为博物馆和文物显得沉闷是大众的一种误解,这也折射文物缺乏“好故事”的尴尬,“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故事讲好,让普通老百姓以为沉闷的东西焕发出光彩。如果能把一个大家都认为沉闷的话题做的不沉闷,那你的成功就是双倍的。”
  于蕾介绍说,《国家宝藏》尝试了很多新的方式,“比如让演播室的视觉效果变得很震撼、很好看,我们还请来许多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明星是公众人物,本身就很吸引眼球。请他们来,也是为了让他们带着观众的视角走进博物馆,那么他们的惊讶就是观众的惊讶,他们的感慨就是观众的感慨。”对于《国家宝藏》的“初战告捷”,于蕾也并不感到意外,“一档好的节目, 就是一个好的讲解器。 如果有一个好的讲解器,你在博物馆里逛的时候才能发现,看似很枯燥,并不华美、并不那么精致的东西,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也能讲出非常有趣的故事。”


 
                                2017-12-08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