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在票房激增、口碑逐步呈现良好态势的前提下,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开拓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日前,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接受采访时谈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状和未来,从数字到走势,表示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舞台上将更具有影响力。
市场规模与北美差距逐年缩小
童刚表示,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 内地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1亿元增至2016年的492亿元,平均年增长率30.35%, 市场规模与全球第一的北美市场差距逐年缩小;观影人次从2012年的4.66亿增至13.72亿,年增长率30.99%;城市影院银幕数从2012年的13118块增至2016年的41179块,年增长率33.11%;内地故事片产量从2012年的745部增至2016年的772部,电影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逐年提升。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走出去”工作也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2014年起创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陕西、福建两省轮流举办;上海、北京两个国际电影节平台举办丝路国家专题影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俄、中英、中法、中美、中德等的双边人文合作机制框架下,充分发挥电影作为文化大使的特殊功能,2012年至2016年,在海外举办中国电影节展390次,展映影片2700部次。
中国电影“走出去”难在文化差异
在近期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计划中, 童刚表示会从4个方面加以推进。 首先是围绕中英、中法、中俄等8个人文交流机制, 做好电影外宣;从今年起, 在世界范围内成功打造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电影节品牌;大力推进“中国电影·普天同映”计划,逐步建立海外发行网络,目前已在北美、大洋洲、东南亚、欧洲的数十个国家具备了主流院线的直接发行渠道;随着计划的稳步推进和海外发行网络的逐步完善,下一步将同步放映点扩展到东盟十国和周边国家。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覆盖百个以上城市,尽快实现每年发行15部国产大片的目标,直至形成中国电影全球放映网络。
在谈到目前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难题时, 童刚表示,2016年美国电影的全球市场份额为67.4%,欧洲影片的市场份额为26.7%,剩下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但这是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现状。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征程中,最为突出的困难是存在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差异、开拓发行放映渠道、加快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这不仅是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也是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