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播影视 >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新创立栏目“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7日开播,观众、专家、学者观后反响热烈——
“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获盛赞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新创立栏目“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7日开播,头场大戏播出京剧《西厢记》, 全国电视观众通过电视,欣赏到当代艺术家精美的艺术呈现,并为“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这一继“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后的又一项文化工程叫好。
  为戏曲艺术建立充足纯正的基因库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张蕴和:无论是“音配像”还是“像音像”,都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财富,令后人精准地看到优秀的戏曲艺术真正的模样。现在大家都在说创新、革新,也有专家说,现在戏曲也出现了“转基因”的情况,其实“转基因”作为新品种是可以的,但它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保证“种子库”中种子的充分、纯正。这两个工程共同奠定了中国戏曲的“种子库”“基因库”,因此它的主要价值就在这里。当然,其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思想价值也非常高,给老戏迷以精神上的归宿,给青年人追根溯源的样本。
  民族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基石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张春生:如果说“音配像”是一个隽永的文化典范,那么“像音像”就是一种当京剧乃至戏曲艺术和当代文化的标尺,为优秀的传统国粹艺术确立一块继往开来的基石。艺术是需要积累、传递和推衍的。没有源远流长,也就不会出现与时俱进的百花芬芳。“音配像”是历史的凸显,“像音像”是时代的闪光。这二者的比翼齐飞,是党和国家对京剧艺术的树经典、跨时空、多维度的保护,是对中国文化继承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推动。尤其是保留了当代的名家名作,为观众进入精美欣赏提供了厚重的平台。同时,此举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艺术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具有颇为重要的示范与带动意义。
  京剧教学的参考教材与戏曲史论研究的可靠佐证
  戏曲史论学者甄光俊:央视戏曲频道开播“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栏目,无论是对于演出团体,演员个人乃至戏迷群众,都是意义重大的好事。特别是把具有影响力的新一代京剧艺术家所表演的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按照最理想的高度,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即成为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既可作为往后京剧教学的参考教材,又可作为戏曲史论研究的可靠佐证,其实用价值,欣赏价值乃至历史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更让人欣喜的是,“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栏目的前几辑,都是天津的优秀演员代表剧目,事实说明,天津真不愧是京剧的大码头,新一代艺术家们发扬前辈艺术家在天津开创的优良传统,这些年来继承创新,在全国的京剧舞台上取得了新的业绩。
  剧目好看 引人入胜
  戏迷观众: 很多戏迷观众在看过“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后, 都大加赞赏。戏迷郑林生说,打开电视机,看到叶少兰、 赵秀君主演的《西厢记》, 剧情虽然早有了解,但两位主演对人物的刻画精准,细致入微,非常到位,而且唱腔华美,舞台华美,配乐华美,使得剧目更加吸引人,我和老伴儿一直看到结束。网友“水岸风堤”在微博中写道:李瑞环同志改编版的《西厢记》线条非常流畅,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与我们心目中的完全相似,剧中很多都是具有符号性的人物,那种中国人对家庭、对婚恋、对爱情的观念,和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审美趣味,特别浓郁。

 
     
                                     2016-01-10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