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播影视 >
 
  央视纪录频道将在海外文化中心巡展中国纪录片

 
 

  3月5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迎来了首批“活力中国”项目中标纪录片的展播。
  这些纪录片不仅在题材上突破了原有的格局,更是首次以招标的形式,让社会机构承制的纪录片有机会进入主流电视播放渠道。它们的出现,给央视纪录频道增添了鲜活、生动、真实的色彩。
  “我们希望通过招标活动,催生一大批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并产生积极的、和谐的、健康的、向善向美的社会影响力。”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在2月28日的“活力中国”招标首批成果发布会上说。
  社会制作力量 成为生力军
  “活力中国”这一项目从去年7月就开始启动。一方面,央视纪录频道了解到, 全国有2000家以上的社会制作机构可以制作纪录片,但是由于过去播出量的限制,这些公司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广告片、宣传片。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怀有社会责任感和纪录片情结的导演梦想制作出高水准的作品。 另一方面,央视纪录频道还发现, 在纪录片播出量回暖的过程当中,地方电视台所报的选题与纪录频道的需求也不太相符。种种因素,使得央视纪录频道上下形成共识——面向社会制作机构邀请招标,运用民间的力量生产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作品。
  为了让招标活动的选题更有针对性, 央视纪录频道的两个项目组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工作, 最终确定了六大选题方向。工作人员经过摸底,像“极致玩家”“解码本能”这样的选题方向,有不少公司具备创作能力;另外的选题,如“行走的餐桌”“幕后”“淘金梦”“爱上新一行”等,都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贴近操作层面,因此便于实施。最终确立“活力中国”的主题,意味着创作者在片中要注重主流价值观的表达,要向世界展示“活力无限的今日中国”。
  2011年下半年,央视纪录频道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 面向社会制作机构委托定制100集现实类纪录片,吸引了51家社会制作机构参与,31家机构投标,收到42份投标文件。
  “作为主流媒体,央视纪录频道需要走向市场,需要有一批社会上的制作力量来支持。只有这样,频道才能更壮大、更接地气,也才更加会有后续的持久的力量。 而目前社会上集聚了一大批有能力有潜力的纪录片人, 他们也需要渠道来与主流媒体进行交流, 发挥自己的才能。‘活力中国’正是搭建了这样的交流合作平台, 可谓是开创了纪录片的崭新时代。”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朱羽君说。
  “接地气”与 “走向国际”并行不悖
  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文化类题材纪录片,此次所集中播放的14部纪录片,都在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生活。而这也正是央视纪录频道能够更好地与民间制作机构进行交流的内容基础——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社会。
  在“活力中国”招标成果发布会现场亮相的14部纪录片,将镜头伸向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讲述每一位主人公故事的同时,展示生活的本真质感,散发出新鲜的时代气息。《野生动物摄影师》聚焦两位年轻人对野生动物摄影的痴迷,让观众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背后的艰辛与乐趣;《独狼的新生》描述前NBA球星马布里如何在中国找到事业发展的新契机, 融入北京的生活;《大家怎么了》纪录了朱德庸的漫画《大家都有病》搬上话剧舞台的过程,对现代人的浮躁心态进行了反思;《梦想照进现实—马智宇》将一位年轻人的奋斗史展示在观众面前,堪称励志读本……撷取这些作品的精彩片段连缀而成的短片播放完毕,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很多导演喜欢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来拍纪录片, 表现宏大的主题,追求震撼的视听效果, 可是拍出的作品就像美术馆里的油画一样,虽然精美, 但只能远远地欣赏,缺少与观众的互动, 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央视纪录频道作为中国最大的纪录片播出平台和制作平台,应该引领纪录片创作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
  而另一方面,这些“接地气”的纪录片,精准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将变化发展着的中国气息鲜活呈现。招标成果发布会上所播放的纪录片《搜索》,反映了在急速变化发展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内心情感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纪录片《老李》,从一个普通农民如何在时代里拼搏、 奋斗,经历失败与成功, 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接地气’与‘走向国际’这两个目标是能够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我们要让接了地气的这些有中国特色、有中国人智慧的纪录片走向国外,打开国际市场。”朱羽君说。
  据悉,央视纪录频道今年将在戛纳电影节首次举办中国纪录片主题日活动,届时将举行频道的推介发布,以及相关纪录片论坛。从今年开始,央视纪录频道将在中国驻外的九大文化中心举办中国纪录片的巡展活动。此外,还将和美国电影频道签署互播的协议,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原创纪录片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向西方主流社会。
  探索纪录片 类型化生产模式
  在招标成果会上, 社会制作机构的代表纷纷发言表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采取“命题作文、 委托定制”的生产方式,让一大批从事纪录片制作的公司嗅到“纪录片的春天”的气息。这将促进纪录片制作公司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催生一批既能彰显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又能为海内外观众认同的优秀作品。希望央视纪录频道能将举办类似的招标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以‘活力中国’为代表的一种新的机制产生了,这种机制将会推动中国纪录片走向市场、走向产业,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我们做了频道,然后找了一拨人拍了节目,播出去之后就完了,现在要把纪录片作为文化去发展,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产品去呈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说。
  朱羽君认为,市场呼吁坦诚的合作。“要走向市场,最主要的就是主流媒体拿出诚意,拿出平等的合作态度。此外,社会机构也需要付出真诚,讲诚信、讲责任心、追求质量。”在她的观念中,即便走向了市场,纪录片也不能够完全等同于商品,它更多的是体现纪录片人对于艺术的追求。为时代做片、为社会做片、为自己做片,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出精品。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活力中国’,创新类型化纪录片的形态。各大社会制作机构完全可以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甚至做出某一类型纪录片的制作手册,引导今后的创作,填补中国纪录片类型化节目的空白。”刘文希望,央视纪录频道的目标不仅是一个高端文化产品的传播平台,更力求成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和行业标准,为中国纪录片产业繁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012-03-09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