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讨
     
 
为京剧经典  建历史丰碑
 
         ——张天翼的《鼎盛三十六家图卷》  
 
                   夏硕琦 (原《美术杂志》主编、美术评论家)
 
 

  京剧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两朵奇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中国画的艺术形式表现京剧表演艺术经典,使其青春永驻,是个有意义的课题。在宋、元就有戏曲人物画,清代的戏曲年画、工笔戏出画等在民间相当流行。当代,也有不少画家对京剧人物画,作过有益的探索和创造。如关良、高马得、韩羽、董辰生、张天翼等。但以京剧史为题材,创作数十米巨幅长卷形式的“京剧史画”,恐怕张天翼是首创。但是,“京剧艺术史画”又不同于一般的以京剧艺术为题材的绘画,它要求写实性、再现性、典型性。既要肖似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扮相,又要能得其表演艺术的神髓,更要能体现出其在京剧史上的独特的艺术风范与地位。“史画”以京剧大师的杰出舞台创造为表现对象。时间跨度上,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这个阶段是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的鼎盛期。曾涌现出不少知名艺术家。经过戏剧史专家的多方论证,从中遴选出公认的三十六位表演艺术大师。他们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是京剧艺术无比珍贵的宝库。为了使大师们创造的舞台艺术美,能永驻人间、永垂青史,为大师们建造历史的纪念碑,张天翼披肝沥胆积数年之心血,用中国画长卷形式绘出《鼎盛三十六家图卷》。
  而衡量画家的再创造是否成功,首要的标准应是看他是否抓住了每位大师的艺术风格特征,是否充分表达了大师舞台形象的风度、气质、神韵,是否再现了大师创造的舞台艺术意象。绘画以静态的、瞬间的、无声的艺术形式,表现动态的、连续的、有歌有舞的综合京剧表演艺术,显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难题。这就要求画家要善于调动绘画的一切形式手段,进行再创造。要善于通过可视的、有限的形象,传递可感的、无限丰富的内蕴,还要善于与观众合作,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参与二度创作,以期在其心中复活大师的活的舞台形象。这决非易事。值得欣慰的是,画家经过四年的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终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运用甚麽画法 ,是根据角色规定和艺术家表演的美学风格来确定的 ,因人而异。“史画”在不同 的段落运用不同的画法 。有的采用工笔画法,有的采用重彩画法,有的采用淡彩画法,有的采用西洋画法 ,有的采用民间年画、剪纸画法 ,还有两种画法相结合的方法。“因材施艺”,正是画家成功之所在。画程艳秋饰薛湘灵时,作者用的是枯涩的较细的线,而画鲁智深为徒弟们耍弄铁禅仗的雄姿时,用的则又是粗重 、酣畅、飞动 、劲挺的线条。僧发、短髭吊搭、僧衣大袖,更以泼墨绘出,以增强其动势 。舞蹈化的身段造型强调“势”与“气” 。四肢大开大合,步开如弓,挥臂生风,蓄势化能,若有雷霆万钧之力。中国书画讲以意化气,以气运笔,笔随气运,气概成章。恰恰与京剧表演艺术的神髓相融合,把鲁智深形象特有的雄浑刚健、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把袁世海的表演风格和他创造的舞台艺术意象作了形神毕肖的艺术表达。
  张天翼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院,曾在天津京剧团、天津戏剧博物馆、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对京剧作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他画过数万张舞台速写 ,并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京剧人物画。生、旦、净、末、丑,各种舞台形象、身段动作 ,他都能烂熟于心 ,都能默写出来。这种过硬的基本功,为他创作“史画”准备了技能条件。更重要的是,他投入很长时间对京剧的理论与历史作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并有专著出版。因此,“京剧艺术史画”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京剧这门综合艺术的历史、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雄厚基础之上的。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如何高扬民族文化 、创造现代新文化,是时代性的课题。“鼎盛 三十六家图卷”的创作为鼎盛时期的京剧表演艺术建造了一座历史丰碑 ,就整体而言是相当成功的。
                                 2002年3月15日 于北京


            
(刊于专著《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立体思维》序言和《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