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创意驱动天津传统文化产业更优发展

 
     
    全华匏艺、风筝魏、佰笛手风琴,看似截然不同的三样物品,却都是手艺活,这手艺活的继承凝聚着天津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这手艺活的发展汇聚着天津人对文化产业的创意和智慧。
  新工艺为忠诚事业赢得突破
  全华匏艺工作室的创始人叫黄全华,1957年生于天津,是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1976年,黄全华高中毕业到农场下乡三年,期间掌握了诸多农业种植经验。回城后在工厂从事机械加工和模具制作,后下海办厂一直从事机械加工,模具加工和注塑加工,掌握了多方面模具制做经验。
  2008年受王世襄先生《中国葫芦》一书影响,黄全华继承发扬范匏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全身心投入范匏事业。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从事科研,继承、改良、创新全套的范匏技术,在整体工艺、技术上有多项重大突破,目前拥有七十多亩种植基地,有百余种样品,有多项专有技术和多个国家专利。
  全华匏艺工作室创始人黄全华说:“我们已经做了7年多, 在传承传统工艺上又做了改进,原来都是石膏和模具,这次使用研制新的复合材料, 范匏没有范痕,定型时间短,利用这种技术做葫芦盆景, 以盆景的形式摆放,可以长期的保存。同时,我们从国外还引进了新品种,与本地的品种杂交,保证一个生长季能长出2到3个葫芦。我们还设计了范匏人物肖像、茶具、香道等等,一共160多种。”
  创意合时延续传统风筝技艺
  “风筝魏”风筝制作技艺,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风筝的制作,在扎制、 裱糊、彩绘、放飞等技艺的操作上十分讲究:首先,“风筝魏”风筝扎制在选料上,需要生长两年以上的毛竹,竹节要直,砍伐之后要经过一年风干,将竹子劈开, 经过高温处理后,方可使用;在骨架的扎制方面,都是采取打眼扣榫的方法,不用一针一线, 可以拆、散、折、叠,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收藏;在风筝的彩绘着色上,则采用了“退晕法”的彩绘,使风筝的彩绘,色彩鲜艳、造型逼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由于“风筝魏”风筝的精心设计,所以具有放飞稳定的特点,既有放飞娱乐的实用性,又有观赏把玩的收藏价值。
  在继承了创意合时、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便于携带等“风筝魏”风筝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传承实践,对风筝的的起飞原理、设计原理和平衡原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发展了风筝魏制作技艺的核心技术,在从事风筝制作企业的经营运作中,继承和完善了风筝魏风筝制作的工艺流程,为风筝的专业化、产业化生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风筝魏”传承人魏国秋的妻子关红介绍说:“传统的风筝主要以燕子、 蝙蝠为主,现在做成很多新款式, 比如蝴蝶、鹰这些比较吉庆的东西,还有螃蟹等新奇的样式,我们在染料、色彩上都有了创新。同时也会外景观察,比如把鹰拍照下来,具体观察它的形态再去制作。”
  新产品和高质量拉开新篇章
  天津市佰笛乐器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2004年,佰笛人秉承老厂五十多年手风琴制作精华,结合国外其它厂家先进的制作工艺, 形成自己完美的结构体系。严格的工艺标准加上高超的组装技术以及甜美、 圆韵、和谐的音色,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2006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低音贝司手风琴(或称巴松手风琴)。2011年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97K120B巴扬手风琴。经过多年佰笛人不懈的努力,生产规格从键盘到纽扣已有十几种之多,现一年产量2000余台。
  据介绍, 佰笛乐器不断通过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赢得市场。 2014年投资开发96B巴杨流行琴, 2015年正式投产,以新技术产品代替老产品,得到了专家及市场的认可,并投产60B坤琴及新产品60B手风琴,这几个项目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项目,解决老手风琴分量重,传动慢等问题。同时不断加大研究新的生产技术,以提高人均产能,扩大生产能力。
  天津市佰笛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景萱说:“我们现在用数控机床,新的理念去改造,手风琴的重量也做了减轻。通过自己推广市场,在各地组建乐团,让大家认识手风琴,我们也在天津的学校和幼儿园培训手风琴使用。对于手风琴的质量,我们要求合格率100%,因为手风琴有几千个零部件,每一个部件都不能出问题,一个螺丝钉都不能差,音色要好,气量要足。”
 
 
                                    2015-11-13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