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文化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1998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在的成立被视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起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已达18071亿元, 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5.5%,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特别是近5年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背景下,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顺势而为,不缺位、不越位,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了一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开启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质变时代。 这些探索和努力得到了肯定。今年5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以在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优异表现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荣誉是新的起点, 梳理近5年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启示, 探寻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良性互动的方式,对于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完成党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战略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协调多部委形成合力、 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5年来,一大批涉及文化产业的重要政策和规划相继出台,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特别是今年以来,《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出台,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向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与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潜力是分不开的,也与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出击”,加强与其他部委的联系,多方协调,宣传、普及、推广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进入国民经济发展序列的努力分不开。可以说,伴随着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日趋完善,一个以文化部为主导、多部门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融合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文化产业是溢出效应非常显著的产业门类, 通过与其他产业门类的融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并进而带动自身的发展,必然是文化产业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旋律。对于这一发展趋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早有发现,并且有意识地将产业发展导入这一阶段。除了与具体产业门类的结合,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结合,也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力推的融合发展的着力点。以文化金融为例,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文化产业中长期本外币信贷余额已达1574亿元,较年初新增419亿元,同比增长36.28%;185家文化企业注册发行的债券余额已达2878.5亿元;77家文化企业在沪深两地资本市场上市。截至2013年末,全国各类型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57只,募集规模超过1350亿元,充分显示出文化与金融融合的巨大潜力。
  基地、园区建设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一个几乎没有发展基础的产业,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抓手,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入手,迅速切入产业发展的现实,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大型文化企业,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自2004年以来, 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26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批1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强化管理,引导地方政府完善配套政策,国家级园区、基地获得了快速发展,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近5年来,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以各种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彰显了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四大博览会并存、特色展会分头发展的文化产业会展格局。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四大博览会覆盖全国,有效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展示交易。而义乌文博会、苏州创博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展会也颇具特色,满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细分需求,同时对于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试运行,其整合了前期建成的多个平台项目,成为今后文化产业司服务于文化产业项目的又一重要平台,投入试运行以来,已经汇集了数千个文化产业精品项目,以及上万条活跃的财务数据信息和项目资讯信息。
  重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近年来,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的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获得了较快发展,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给当地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全省共有手工艺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200万人,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四川羌绣在灾后重建中走出生产性保护新路,带动当地羌族群众致富和旅游产业发展。而今年相继启动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两个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则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格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思路,适时推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这两个项目都处于我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的区域,涵盖面积大、人口多,具有连点成线的效果,对于推动我国西部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出台了《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配套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举办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极大地扩展了我国动漫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规范管理、杜绝“泡沫”是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着过热、泡沫化等争议,而政府部门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如何更恰当地发挥作用,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面对这些问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基地、园区的监管力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理念,在规范管理中有效地避免了文化产业的无序发展和泡沫化倾向。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管理,文化部制定出台并多次修订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对基地、园区的申报、建设、管理、退出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明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不搞终身制,对于已经不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园区和基地实行退出制度,自2010年以来,已经累计摘牌国家级园区1家、基地8家。
  人才培养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力引擎。缺乏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一直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掣肘性问题,对此,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文化部通过举办各种研修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大批文化产业专业和管理人才。文化部命名的10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大量开展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上百期各类文化产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近万名。特别是今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为期5年的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 旨在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领域创意创业水平,加大对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文化创意与我国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特色农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不断加大的“走出去”力度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贸易额显著增加,呈现出文化交流与贸易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收的大好局面。大批中国文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部分企业开始通过海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在海外建立平台、构建产业链。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服务成为文化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我国动漫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展会,与同行企业进行交流,已有很多动漫企业通过参展实现了产品“走出去”,天津神界漫画公司2013年就与韩国电信运营商SKTELECOM就中国原创手机动漫内容达成合作协议; 2012年我国新增出口游戏66款,参与出口的网络游戏企业近100家,2012年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收入达5.87亿元。
  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文化部部长助理、 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5年来,文化产业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大格局中取得的,是在‘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者齐心协力、辛勤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对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入的全新历史发展阶段, 面临的全新发展课题,刘玉珠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为我们继续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不缺位不越位,完成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今后文化系统工作者应以更高的热情、更科学的举措、更完备的服务,探索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2014-06-1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