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步伐趋稳

 
 

  中华文化有着独特魅力,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回顾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的心态更加成熟,步伐随之稳健。
  原创品牌闯市场
  2013年,我国的自主文化品牌正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5月,导演王潮歌的“印象”团队接受马来西亚邀请,计划推出“印象”系列的第10部作品《印象马六甲》,并于同年10月在“中国——马来西亚经济峰会”上完成项目签约仪式。
  “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产品必须成为文化商品才能走进千家万户。当中国推向全球的成功文化商品越来越多时,东西方文化贸易才有望取得真正平衡。”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说。
  作为我国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升了国际传播力、 竞争力和影响力。10年间,我国对美、加、英、法、德5个西方传统发达国家输出图书版权总量增长近122倍,达到2213项,逆差从1∶387缩小至1∶4。版权输出的产品形态从过去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
  “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世界对我国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这为我国开展重点研究、拓展国际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李文溥说。
  展会活动更务实
  展会活动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中国身影在此日渐自信强健。2013年,我国以主宾国身份参与的国际文化活动越来越多:4月的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9月的摩洛哥第19届拉巴特国际电影节和10月的第24届国际地理节,11月的第32届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在各大世界级展会上的频频亮相,展现出中华文化巨大的吸引力。
  而在国内举办的国际性文化展会、活动也渐成气候。借助这些交流平台,文化贸易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不出国门,就已在海外打响品牌。
  2013年5月, 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共有93个国家和地区的16347名海外采购商参会;1665.02亿元的总成交额中,出口成交额达到123.82亿元。
  10月,作为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一个月里迎来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7台剧目,逾15万观众走进剧场。国内原创舞台剧目与世界顶尖艺术家和艺术团同台亮相。艺术节上,共有来自38个国家与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代表参加演出交易会, 其中国外机构为105家,更有爱丁堡艺术节、墨尔本艺术节、美国主要大学城演艺中心联盟等40余家“重量级”买家,最终达成255项合作意向。
  11月,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突出中国原创文化品牌,提出要全方位多渠道展开国际文化交流,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贸基地出利好
  文化交流让文化“扬帆远航”,贸易基地的成立则为“远航”带来了阵阵“东风”。2013年9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等多项文化相关政策被列入其中,成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又一政策利好,国内外许多文化企业纷纷来到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寻求机遇。目前,基地入驻的文化企业已超过150家,近期新增的有20多家,新增注册资金总额超过20亿元。
  开放性的新举措为中外文化贸易引入“活水”。目前,试验区内取消了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同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各地的文化贸易也在不断推进。12月,作为浙江省惟一的保税区,宁波保税区推出“文化保税区”项目,把功能向文化产业延伸。宁波保税区贸易合作局局长孙竹影表示,“保税区将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 引进200家左右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贸易企业,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

                                   
      2014-01-05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