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首发中国文化消费指数
 
 

  11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共同主办的“文化中国: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为发布会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牛维麟主持了发布会。
  此次发布会的主题为“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深入探讨文化产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挖掘文化产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为各地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搭建一个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的平台。
  刘玉珠在发布会上表示, 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高达18071亿元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8%,说明文化产业已经朝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文化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玉珠也认为,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发展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够完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足、高端创意人才缺乏、融资渠道不通畅、体制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正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会上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从综合指数、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驱动力指数四个方面对各省市进行了排名,全面展示了全国各省市化产业发展指数平均值基本呈正增长的态势。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翊对该数据进行了解读。数据表明,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全国各省市综合指数排序与群相比变化不大,前十名的省市名单与去年一致,排名次序有所微调。其中,北京综合指数连续四年保持第一;生产力指数方面,全国排名变化较小,东部地区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文化人才资源投入,在前十名中占据七席位;影响力指数方面,内蒙古、江西和湖北上升幅度大八位;驱动力指数方面,广西、湖南、福建、辽宁、安徽等地排名上升超过五位,天津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在历时四个月、覆盖全国的文化消费专项调研数据基础上经过系统计算和分析得出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也在会上首次发布,从总体情况、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消费结构、消费偏好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勾勒了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表明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整体偏低,城乡及区域居民文化消费不平衡等问题,而新兴文化产品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一测度文化消费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将为各级政府出台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发布会上,国内外文化产业知名专家、学者就“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和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作了题为《 指数与评估——探索世界城市的高端发展之路 》的演讲;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祁述裕介绍了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教授J ane Arnfield倡导活用教育、艺术与产业间的知识链接。专家学者间的交流对谈展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推动了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的交流。
  此外,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建设运营的中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的消息也在发布会上得到确认。该平台是我国第一家提供全方位文化产业项目服务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整合政府、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资源,汇集海量项目数据,提供智能精准分析,实现动态立体展示。

                                       2013-11-10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