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各文化单位围绕艺术门类和观众群特点,多渠道激活演出市场,用市场的手段搞好票务销售。上座率高了,票价自然相应降低,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票价低,观众多,票房收入好——
多元营销 激活市场
——实行“低票价”文化惠民出新招系列报道之二

 
 

  “亲爱的会员朋友,天津人艺将于本月在实验小剧场上演新戏《贼在囧途》……”自从记者成为了天津人艺的会员之后,每个月都会不定期地收到手机短信系统发来的演出信息。为更好地将“低票价”文化惠民的影响力扩大,市文化主管部门要求和鼓励各文化单位围绕艺术门类和观众群特点,多渠道激活演出市场,用市场的手段搞好票务销售。于是上座率高了,票价自然相应降低,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票价低,观众多,票房收入好。像开头提到的这种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营销宣传的手段已经在天津的各大艺术院团中流行开来,这样的举措让精品剧目既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又将实惠回馈给更多的群众。
  营销部成立第一年,就有过万观众自主地走进剧场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于两年多前成立了宣传策划营销部, 经过两年多合理的营销,零售票房收入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采访中,天津人艺院长钟海认为,在现代艺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话剧要想生存, 必须把“市场”重视起来, 只有这样,话剧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他说:“营销部成立第一年就有过万观众自主地走进剧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建立了会员制度,并充分与本土主流的平面及网络媒体合作,举行了多次网友观众与演员见面会,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并开办了天津人艺剧迷社,培养了一批真正热爱话剧的忠实粉丝,截至目前会员已发展7000人。”
  中国话剧是从校园里生长出来的,天津人艺就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每场演出专设学生票,有时还特设学生专场,给学生争取最大的优惠。钟海介绍说:“在我们举办的‘激荡青春’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中,校园剧社积极参与,尽展青春风采。这些年轻人也成为话剧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量身定制优惠政策,多元营销培养观众群
  家住文化中心附近的陈金祥、 李强告诉记者:“我们老哥儿俩经常一块儿到文化中心遛弯儿, 那天走到中华剧院门口,一看广告牌我们就乐了,戏码好,而且才5块钱一张票,我们一合计,就说,来8张,咱两家子一块儿看去。”对此,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李少波对记者解释说:“我们设置了5元纯惠民票,从销售情况上就能看出特别受欢迎。 我们为不同年龄层、 不同需求的观众, 量身定制出几档套餐优惠政策, 比如面对高端消费需求群的VIP区,购票还免费提供节目单、矿泉水和经典剧目DVD;如果是200元面值的会员卡,就可有选择地观看年内10场演出,这样就为‘名角粉丝’创造了便利。”
  河北梆子戏迷协会会员小朱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前花一份钱只够买一张票,就我自己看,现在一张票一下变两张甚至三张了,我就请朋友一块儿看,他们也都被我传染得爱看戏了,我也有伴儿了。”受到朋友邀请、第一次进剧场看传统戏曲的白领袁方煊也说:“以前我没接触过戏曲, 这回朋友说请客看戏, 传统艺术那种独特魅力还真把我吸引了。”对此,天津河北梆子剧院院长庞德成说:“剧院遵循市场销售规律, 我们推出了套票销售,如买5场赠1场,买10场赠3场,在中秋节、国庆节等特定节日, 票价还打5折。低票价的推出不仅打开了共享文化成果的窗口,而且在戏迷观众中发生了很好的连锁反应,很多人结伴来看戏,这确实对培养观众群和传统艺术的推广起到了作用。”
  运用当下时尚营销方式,多途径主动宣传让更多百姓了解
  海河剧院杨经理告诉记者,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每月都会将演出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戏迷会员,同时还与南开区12个社区合作,向居民宣传演出安排、剧目内容、票价等信息。
  对于一些老年戏迷上网不方便,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还开通电话预约服务,戏迷耿大娘告诉记者:“我想看王冠丽的戏,只要打个电话订好票,演出当天临开场时直接取票进场,不用特意为买票跑一趟,太方便了。”
  如今网络发达,许多院团演出都可以通过网络订票。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除了天津观众之外,更有一批北京的“铁杆粉丝”通过票务网购票,组团来津看戏,这为观众特别是外地观众提供了便捷。
                                          2013-09-04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