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构建文化走出去的“两翼格局”
作者:侯湘华 (作者为文化部外联局局长)

 
 

  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为核心原则,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信息保障、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式,引导和扶持我国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以更大步伐走出去。
  近年来,在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的鼓励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双翼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增长势头与潜在问题
  根据文化部外联局与北京大学联合编著的《 2012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 》统计,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2011年逾1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逾20%。其中,艺术品、网络游戏、电影、动漫等产业对外贸易额居前。
  这表明,我国文化产品不仅出口额逐年增长,出口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出口模式也从单纯的贸易型向投资型转变。中国文化企业正在登上国际平台,彰显实力和魅力。已有一批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成功进军海外市场,还有部分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竞争。
  比如,完美世界的网络游戏, 旗下十几款游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超过五千万人。由重庆演艺集团杂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分别赴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瑞士和台湾地区等进行商演一千余场,观众170多万人次。 由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柬埔寨吴哥景区投资打造的大型驻场旅游演艺产值610万美元。此外,四川自贡灯贸有限公司在美国加州举办的“天下第一灯嘉年华”商业展出, 仅2012年初举办的活动收益就达250万美元,接待游客34万人次。
  在大力“走出去”的同时, 文化“引进来”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中国文化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与世界知名文化企业“携手相拥”。在2011年,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与法国拉加代尔公司在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维珍书店联合举办了“阅读中国”展销活动;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在9月启动了首个以国家命名的主题书店——“中国书店”。而2012年8月,中美合资的东方梦工厂又宣布落户上海徐汇,联合拍摄出品《功夫熊猫3》。
  毋庸置疑,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除了品牌少、人才短缺等问题,还存在着内容产品逆差严重、发展速度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文化产品出口种类单一和文化产品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
  四个着力方向
  党的十八大规划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也为深入推动中国文化“ 走出去”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战略目标。我们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态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对外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推动对外文化工作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随着对外文化交流在国家外交大局和国内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进一步深化对外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延伸对外文化交流领域,丰富对外文化的科学内涵,不断提高对外文化工作的管理政策、全球布局、战略体系建设水平。
  二是引领更多中国符号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迈向世界舞台。通过深入举办“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全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加强科学的统筹规划,凝聚提高品牌亲和力和产品竞争力,打造一批名人、名品、名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三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和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和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推动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企业和产品健步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培养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中介机构、专业创作团队,一批内涵深厚、富有特色的文化精品,一批中国文化艺术领军人物,逐步登上世界文化艺术舞台。
  四是促进中外文化思想对话、交锋和交融更加深入、频繁。通过文化论坛、对话机制等方式,实现中外文化间的对话与沟通,使外界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理解、认同与尊重。建立更深入、广泛的人文交流机制,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和融汇点,不断促进人类文明在交锋中互鉴,在交融中共生,在交流中共进。
  五个重要抓手
  具体而言,就是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为核心原则,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信息保障、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式,引导和扶持我国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以更大步伐走出去。
  其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相关政策。2010年12月发布的《文化部关于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总体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工作纲领,明确了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的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目前文化部正在不断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融资体系,旨在逐步解决文化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等问题。2012年已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
  其二,探索建立对外文化贸易扶持体系。为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引导作用、提高政府支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针对性,文化部推出了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申报、评审、扶持机制。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对以商业渠道和市场化运作出口的优秀文化产品(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产品对外推介和出口。
  其三,建立多元化的对外文化贸易信息服务体系。文化部定期发布海外市场、渠道及平台信息,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时掌握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为各文化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扩大海外营销网络等提供参考和协助。建立以国内文化企业和产品资源库、国际文化产业基础信息和国际文化市场动态信息平台这三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对外文化贸易信息收集、编辑、整理和发布机制。完成了《国外表演艺术资源基础信息》《国外视觉艺术资源基础信息》《国外文化会展资源基础信息》等汇编工作。
  其四,搭建文化产品和企业“走出去”平台。通过组织企业参与各领域重要的国际展会与交易会等方式,为我国文化产品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疏通渠道、搭建平台。
  其五,加强央地合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对外文化贸易布局。通过开展央地合作,依托现有的保税区政策扶持体系,努力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为推动我国文化贸易的重要平台。
  拓展大格局
  大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是我国全面贯彻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总体的战略部署,是对内服务于国内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外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方面,拓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大格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研究与分析,包括华语市场、周边市场、欧美市场、新兴市场和待开发市场,有针对性地制定我国文化产品的区域推广计划。
  针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比较成熟的欧美地区,应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当地市场,形成重点的产品品牌效益,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周边市场要积极推动搭建政府文化产业合作平台,发挥已有的优势,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影响力。借边境贸易的开发,进一步推动文化贸易的发展。
  针对南亚、中亚、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要引导我们的文化企业积极开发、开拓。对非洲地区要通过文化交流、文化援助、人才培训等方式积极培育中华文化产品市场,搭建文化产品推广平台。
  另一方面,拓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大格局,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地区发展策略。文/《瞭望》新闻周刊 侯湘华
  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国际化程度高、区域资本雄厚,区域整体基础建设与功能定位明晰,但存在着文化出口内容与形式、海外销售渠道单一化,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性不高,政策支持与投融资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开展跨国文化生产合作经营,开发“拳头”文化品牌,培育出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对外文化企业集团。例如,苏浙沪三地应进一步加快动漫游戏、演艺、工艺美术这类有相对优势的文化产品的出口。
  沿边地区历来的特点是中外文化交流较多, 可通过交流为贸易撒种, 利用地缘和文化近似的优势,就近输出。近年来,文化部将一些大型对外交流项目放在云南(亚洲艺术节)、新疆(新疆国际舞蹈节)等地举办,目的就在于为这些地区的文化走出去创造平台和机遇。
  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应着重引进资本、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先进的创意和营销手段,把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力。

                                         2013-02-27
                                     (新闻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