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产物,近年来, 中国文化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近5年来,中国文化会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除了作为一个文化产业门类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外,很大程度上担负起了活跃国内文化市场,搭建文化产业的展示、交易和融资平台,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等服务作用。
文化会展业:平台作用日益显著
为了扶持文化会展业的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展示服务平台,近年来,文化部重点培育扶持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要会展,打造精品会展品牌。在此期间,文化部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会展运作模式,协调会展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和提升。进一步发掘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提升新兴节庆文化品质,培育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节庆活动。加强品牌性文化节庆活动的社会推广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经济带动力。建立健全会展评估机制,完善会展评估和反馈体系,促进文化会展业可持续发展。此外,文化部也不断加强对地方文化会展和节庆活动的规范和引导。
仅2011年,文化部就联合相关部委举办了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11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和第二十九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国家级博览会和节庆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交易与合作。比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由文化部首次参与主办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打造特色品牌的潜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2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发布,根据该计划,“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力争实现中国文化会展业新的突破,形成3至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文化会展业体系。
文博会:南深北北,遥相呼应
经过几年来的成长,文博会已从培育期转向成长期,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国内已形成了被业界称之为“南深北北(即南有深圳文博会,北有北京文博会)”的遥相呼应局面,在此基础上,各区域也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文博会。
作为集展览交易、项目推介、洽谈合作、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南深北北”两大文博会在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平台搭建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商机方面作用显著,特别是将我国“东、中、西”不同区域间具有各自特色优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产业企业和项目吸引汇聚到一起,对于全国文化产业界的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作用巨大, 这也有利于构建文化产业优势互补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 此外,在文博会的推动下,国内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入国际市场的道路正在拓宽,有浓厚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正在延伸到广阔的海外市场。
日前,第八届深圳文博会落下帷幕。 据统计,本届文博会主展馆展商数量达1928家,其中龙头企业参展比例达61%,比上届提升了5%;核心层参展率达94%,比上届提升了2%。而作为成立稍晚的北京文博会, 近5年来,北京文博会在推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对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更是起到了最为直接和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其推动下,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得以调动,文化产业成为了北京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行业博览会:促进市场成长
随着文化产业各门类的日益壮大,展示发展成就、培育新平台的行业博览会就随之应运而生。演艺、动漫游戏、网络等均已有了自身的专业博览会,并被列入《倍增计划》中文化部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展会节庆目录中。这些由文化部和各省市共同主办的行业博览会,一方面促进了该行业门类的创新发展和市场成长,另一方面也给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了解,自2009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中国(天津)演艺产业博览会,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文化部和天津市政府主办的、演艺产业方面的国家级博览会,对促进我国文化演出市场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由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目前已举办了7届, 成为动漫游戏主管部门发布最新相关政策、产业动态趋势的重要平台。同样,由文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委以及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作为“十一五”文化规划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也已成功举办了9届,成为推动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国际间数字内容交流与合作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型网络文化产业盛会。
2012-06-05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