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差异化是关键

 
 

  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被提上各省区市乃至市县的议事日程,而在各地方陆续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也纷纷把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在国内文化产业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各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上仍然存在着大量雷同之处。因此,日前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的“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规划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文化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与东部地区相比,无论在人才、资本、技术基础、产业规模上,还是在品牌、品质、市场、价值创造上,由于经济水平、自然条件、观念意识、管理体制、技术创新、人才积累等因素造成的问题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切实解决。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介绍,从文化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全国的2/3左右;从增加值看,东部占3/4左右。
  同时,由于行政体制条块分割,地区间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其直接后果就是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因盲目发展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而在旅游演艺、节庆会展、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一些与当地文化资源禀赋联系不大的如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尤为突出。刘玉珠说:“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分割带来的区域布局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伴随着各地争相组建门类齐全的文化企业集团,这一状况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所加剧。
  即使是同一个省区,同一个城市内,也存在着不等的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结合自己最近在河北和北京两地区的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结果表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距。“比如河北省138个县,上下两头的差距是惊人的。 而根据目前在北京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城中区的六区县和外部的十区县的差距也是很多的。”
  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刘玉珠表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加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把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鼓励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确立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挥各自优势,依托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文化产业带,支持中小城市和农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区域、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而在《倍增计划》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就具体为“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据介绍:“总体政策方向为鼓励东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倡导文化创新, 提升文化品质,实现跨越发展;支持中部地区完善产业政策, 扩大文化消费,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业崛起;引导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在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据介绍,今后文化部将继续支持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发挥技术、人才、资金密集优势,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支持中小城市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产业亮点。鼓励发展农村手工艺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化旅游,培育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一批文化产业特色村,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后文化建设的重点要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此前,文化部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8期西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累计培训西部12省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1万余人。刘玉珠介绍,今后文化部将根据我国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具体情况,继续把人才培训重点放在西部地区,下一步将根据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中西部地区继续加大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力度。
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 示范作用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比如京津冀是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各有优势,京津冀地区具备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刘玉珠表示:“加强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不仅可以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实力,而且也为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中心是北京,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这也是《决定》中唯一一个提及的城市。《倍增计划》在“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一栏中再次强调了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鼓励如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和城市群科学制定功能区域规划,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重点突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去年底,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文化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京津冀文化产业协作机制的建立,为提升三地文化产业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基础。
  尽管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础坚实、前景广阔,但要想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上取得突破,刘玉珠表示,还必须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下,着重解决统筹规划、差异化发展战略、区域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几方面的问题。“三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互补性,立足于各自优势,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缩小;区域内产业布局合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区域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建立合理的分工体系;区域间文化产业联系密切,市场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刘玉珠说。

                                        2012-03-27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