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文化产业走进新时代

 
 

  15日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分析认为,此次规划《纲要》统筹此前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预计2012年各部门配套细则将密集出台,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速“走进新时代”。
  一、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走进新时代”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次《纲要》明确到2015年,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用文化部官员的话,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好时候”。
  江苏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向民以敏锐的市场嗅觉注意到,中央对文化工作作用的提法上了新的层次,即“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过去发展文化产业把重点放在了体制改革和打造市场主体上,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现阶段强调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结合,反映了新阶段的新需求。
  2011年以来,国家在财政、金融、保险政策“全面释放”,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积蓄能量。财政方面,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国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投入约25亿元;与此同时,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也相继出台,出版业、电影、动漫等子行业都成为税收优惠的对象;金融方面,3月,文化部联合保监会公布了首批11个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的试点险种, 至此,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形成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全面合作。 商务部则表示, 将不断集成创新财税、金融、外汇通关等政策,鼓励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对外投资。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文化产业被赋予新的历史定位,相关国家政策不再以单一的扶持手段为主,而是构建全面的服务体系,表现出定位清晰、方式创新,以及呈现体制化、系统化的特点。
  随着未来文化部纲领性计划出台,各部门还将具体配套细则,因此,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12年将再次迎来文化产业政策密集释放,届时财政、税收、信贷、资本市场层面的支持措施将有效落实、细化。
  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纲要》指出,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同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同时配套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等系列减免措施,这些都是在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将在资金的大力支持下驶入快车道。
  李向民表示,作为企业经营者,《纲要》如同“及时雨”,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如《纲要》中把重大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分解成50多个项目,例如明确提出,全国有条件的县级市、地级市要建成数字影院,鼓励大型院线的成立,对电影市场必然形成较大的刺激作用。“我们企业正在着手打造文化产业基金,筹建文化影视小额贷款公司和影视版权交易所,同时从去年起在扬州筹建影视制作服务外包基地,正是看好了影视市场的繁荣。《纲要》的出台为企业决策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1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直接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支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共有15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总募资规模达381.5亿元;文化产业VC/PE投资案例已有36起,投资金额高达76亿元,而2010年全年投资金额仅13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还要健全文化资产的评估办法和文化产业监管的分类标准、指标体系等,畅通融资渠道,做到“水”到时“渠”成。
  “但当前政策依然还存在盲点。”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国家扶持首先要明确范围,不仅要扶持文化产业也有扶持文化事业,尤其是民间文化事业。另外,由于文化的高度融合性和文化产业的广泛性,财税优惠政策在支持文化企业的同时还要支持非文化企业的文化创新部分和其他文化服务及文化产品。
  近年来,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文化产品的出口退税逐步降低,比如书报刊从17%降到13%,现在又降到了11%。
  刘尚希指出,文化类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廉价并不能带来市场,因此在减税的同时还要提升文化产品自身竞争力。因此,财税优惠政策要和文化产品质量挂钩,具有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产品可以考虑给予更多扶持政策。
  刘尚希特别强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前提是给予社会资本给予同样的税收政策,避免“厚此薄彼”,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才是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业内人士提醒,现在国家针对文化产业政策频出,各个省市都有各地区的扶持政策,未来还要注意规章和相关政策衔接配套,避免“政策打架”。
  三、改善文化产品严重逆差:提升国家软实力 加快文化“走出去”
  《纲要》指出,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营销、参展和宣传等市场开拓活动,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通关便利。
  相对于中国经济顺差,文化领域的贸易逆差凸显中国文化出口乏力。 以图书为例,2008年中国引进了图书版权15776种,而同期向外输送的图书版权只有2440种;2007年我们图书期刊进口是2亿美元,但是出口却只有3700万美元。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中国要真正地成为世界大国,光出口经济产品是不够的,只有将承载着中国思想和观念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中国才能形成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
  有专家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先有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总经理周斌表示,只要紧紧抓住产业创新,传统出版业照样可以创造惊人业绩。落实《纲要》精神,凤凰下一步将在教育培训、数字化转型、网络游戏等相关多元领域延伸产业链。构建中国现代书业第一网,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文化传媒企业。
  近年来文化产品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此次《纲要》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要尽快制定落实政府投入和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
  目前,已有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已经着手国建促进文化出口相关部际联系协调机制,全面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政策将着力从完善财税、金融、外汇和通关等配套政策, 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是拓展对外文化贸易网络;积极扩大文化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等三方面鼓励中国文化企业全面参与国际文化合作。
  同时,专家表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根本保障,此次上升到《纲要》的角度专门提出,足以看到中央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和决心,预计未来可能配套相关保护政策等。

                                       2012-02-23
                               (新闻来源: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