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天津市小剧场话剧异军突起 在艺术与市场的夹缝中生存

 
 

  在即将迈入2012年的时候,本市异彩纷呈的文艺舞台小剧场话剧异军突起:2011天津市首届青年小话剧演出季拉开帷幕,高校小剧场话剧方兴未艾,民营的美域话剧团首部年度贺岁剧《借宿——女人帮》也在曹禺剧院和大家见面。风格各异的小剧场话剧演出为天津市话剧爱好者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这种文化现象的思考与展望。
  2012年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诞生30周年。1982年,林兆华导演排演了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近年来,小剧场话剧的创作与演出越来越红火,以北京、上海为主,遍及全国多个城市。从少数戏剧先锋的实验田发展到今天话剧艺术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作为中国话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小剧场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以“小”拉近观演距离
  缺乏原创剧成发展瓶颈
  从小剧场话剧的先导《绝对信号》到近期市场反响热烈的几个话剧作品来看,话剧演出的小剧场形式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展示宏大的戏剧场面,而在于“以小见大”,以小空间见出大社会、以小事件讲述大道理,通过对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及微妙的人际关系表现,使观众在欣赏作品之后对于人生有所感悟和反思。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钟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谈到,“小剧场话剧”的概念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模糊,“小剧场话剧”最初相对于传统的主流戏剧演出而言,它是一种追求实验性的戏剧演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剧场话剧”逐渐以人数作为标准, 变成一种在“小型的”剧场内进行的戏剧演出。 因为空间上的“小”,而拉近了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表演者与欣赏者都在一个平等、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呼应,产生话剧最具魅力的“场效应”。比如,天津人艺前段时间上演《秋天的忧郁》和《关系》都是描述主人公复杂情感关系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是比较典型带有“实验”色彩的“小剧场话剧”。
  《秋天的忧郁》讲述了一位女演员,舞台上风光无限,但眼神中却流露着无尽的忧郁。感情生活的不顺,让人到中年的她对爱失去了信心。终于有一天,她的忠实粉丝、一位画家走进了她的生活,让她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该剧利用了典型的生活常态, 再现了两位被生活的悲凉和甜蜜浸淫了的艺术家重新找到了爱情的故事, 真实地反映了生命本体及人生意义。其中,剧中一场“戏中戏”让观众印象深刻,剧中的爸爸带着女儿一起到剧场看女演员的表演,聪明的导演用了“戏中戏”的表演方式。演员从观众的背后出现,走到了观众席的空座上,和女儿专心看戏。这样的表演方式让周围的观众既紧张又兴奋,也不同于以往的互动形式,使这个桥段成为整场演出的亮点。这类话剧需要表演者更加融入角色,融入规定情景中去,不容半点掺假,需要演员的表现手法细腻,在每一次的演出中都真正体会角色的情绪,从作者给予角色的语言中体会其此时此刻的感受,感动自己并带动观众,小到一次颦眉、一个眼神等。
  小剧场话剧最初的定位是突出先锋性和实验性,但是话剧艺术,尤其是小剧场话剧几番沉浮几经波折之后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原创剧目的匮乏,“拿来主义”成为巧取票房的公开招数。例如经典名著改编的话剧一演再演,都市情感话剧纷纷“挂钩”网络小说等。谈及原创剧本缺乏,钟海院长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话剧剧作人才的流失是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电视剧、电影剧本创作,话剧剧本创作收益较低,创作周期较长,很多话剧编剧纷纷将创作重点转向其他领域。另一方面,话剧创作对于编剧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具有震撼力,实验色彩较浓的话剧更是一般编剧难以驾驭的。目前看来,很多原创剧本都不具备搬上话剧舞台的水准,成为经典保留剧目更是难上加难。另外,观众观赏水平也逐渐提高,剧团一旦上演了平庸之作,立刻会遭遇观众的冷落,这使话剧院的决策者和导演们在剧本的选择上慎之又慎,力求将市场的风险减至最小,这些都是短期内很难解决的问题。
  此外,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剧场话剧趋向于幽默和娱乐性,看重噱头,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更高艺术境界的追求。针对这一现象,钟海院长表示,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许多剧作者将戏剧和曲艺这两种不同的表演艺术糅合到一起,融入了一些相声和东北二人转的元素,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剧目受到观众的追捧,暂时起到了“减压”的效果。但是,从话剧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娱乐性”是戏剧中一个重要功能,但是,如果只过度强调这一点,忽视了艺术的思想性,作品的质量就会降低。小剧场话剧创作只有在深刻发掘哲学与文学的底蕴上,揭示出人的精神实质,并在人性的思辨与文学的审美上展示时代的精神,才能真正成为艺术的戏剧。
  民营话剧团试水小剧场
  投资少运营难亟待破局
  随着小剧场话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许多民营话剧团也开始加入进来,进一步带动了小剧场话剧的创作与演出,成为了国有院团之外的重要力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这一趋势在2000年前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孟京辉以《恋爱的犀牛》为小剧场戏剧打开盈利之门,《切·格瓦拉》让戏剧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还是《非常麻将》以让人似懂非懂的艺术探索来刺探戏剧表达的边界,这些作品,从市场营销到艺术表现,为戏剧市场丰富了新的元素。目前以北京、上海等民营剧社的活动较为活跃。孟京辉戏剧工作室、蓬蒿剧场、上海现代人剧社、戏逍堂工坊等民营剧社,演出的剧目多、形式灵活多样,比较适合年轻观众的欣赏口味,出现了一批观众喜欢的作品,如《人偶》《我不是李白》《城市的村庄》《隐婚男女》等。
  顺应小剧场话剧发展热潮,天津美域话剧团在2010纪念曹禺百年诞辰之际成立。作为我市首家民营话剧团,它不仅受到天津群众艺术馆和海河开发办的大力扶植,还吸引了很多怀揣戏剧梦想的青年表演者的加盟。
  美域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高鹤松接受本报采访时谈到,民营话剧团的发展,其优势在于具有较为灵活的机制,在剧团组成、经费来源、人员配置、剧目选择、演出机制等方面都比正规剧团和大剧场更为灵活,更少限制。因为这些因素,近年来民营剧社的队伍迅速壮大。但是,剧团也在考察市场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民营制作中,高成本高回报的项目很少,形成文化品牌的更是罕见。究其原因,很多民营团队公司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其次,一些投资者根本不懂小剧场运营特性,不在剧目创意、质量上下工夫,却舍本逐末地在销售上出怪招,像促销其他商品一样推销话剧,毁了话剧的艺术形象。最后,项目失败、合作人迅速地“分道扬镳”、核心人员“另起炉灶”,这些都会成为刚刚出现的品牌消亡的原因,出现了新的民营剧团不断地产生,老的民营剧团也在不停地流失的现象。
  其实,美域话剧团在成立初期也曾面临种种困境, 其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知名度不够, 有时一场话剧只有六七个观众。为了扩大宣传力度,他们除了通过“赠票”方式积累良好口碑之外,还积极运用时下流行的“团购”吸引了部分话剧爱好者。而两届微剧本大赛的成功举办在扩大剧团影响的同时,也为编剧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创意与灵感,进一步促进了剧团的成长。经历了一年多的发展,剧团公演场次300余场, 观众近三万余人次,形成了话剧的常态化演出。如今,到曹禺故居纪念馆参观、欣赏小剧场话剧,感受话剧艺术的魅力,已逐渐融入天津人休闲文化生活之中,并引起中外游客的浓厚兴趣,逐渐成为天津令人瞩目的文化新亮点。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正巧碰上话剧《造爱谎言》的主要演员在紧张地排练。该剧的主演、美域话剧团团长丁愈表示,除了成功的策划、宣传、包装方式,美域话剧团正在努力坚持用优秀的话剧作品和高品质演出来引导剧团的前进,话剧质量才是争取市场的最关键因素。由于依托曹禺剧院的地缘优势,话剧团在坚持演出曹禺先生经典剧目的同时,积极排演新剧目,将《给你点颜色看看》《男人如衣服》《DJ也疯狂》等多部时尚实验情景剧目搬上了曹禺剧院小剧场的舞台,受到观众热烈欢迎,重要节日的演出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比如《造爱谎言》在11月11日“光棍节”前的一周就已售罄,还出现了“加座”的现象。此外,美域话剧团为了突出天津本土话剧的特色和青年团队的创新精神,青春版全幕《雷雨》对经典著作进行了新的探索、诠释和解读,增加了“序幕”与“尾声”,剧中还融入天津元素的音乐和台词,具有鲜明的天津特色。
  小剧场话剧为我国话剧舞台带来了新气象, 是话剧走向市场的一种尝试。 民营企业进入话剧领域,使话剧的制作、演出等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拓展了话剧市场空间,拉动了小剧场话剧的消费。然而,在市场与艺术之间,如何摆脱庸俗化的诱惑,将是小剧场话剧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关键,也是对从业者智慧与操守的考量。

                                         2011-12-29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