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后花园”变身文化产业高地

 
 

  一座城,之所以能够被人铭记,是因为它有性格。
  无论是浪漫之都巴黎,还是年轻奔放的洛杉矶,抑或是在冷战阴云后重新绽放的柏林,都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积淀让城市保持着历久弥新的活力,令人心驰神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熠熠生辉,纵览渤海地区,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蓟县,不仅有两汉、唐、宋、辽等朝代的遗迹,更有着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皇族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厚底蕴,是一座禀赋天成、独具魅力的历史古城。然而,却始终缺少一个将文明古城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地标。这一次,环渤海的文化中心,由绿地开启。
  区位
  从后花园到区域核心

  位于蓟县西北15公里处, 素有“京东第一山”之誉的盘山, 也是环渤海区域内唯一的国家5A级风景区。据史书记载,盘山之名始记于汉,鼎盛于唐,极盛于清。民国初年同泰山、西湖、故宫等并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
  令人流连忘返的盘山文化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相映生辉。经过多年的城市环境建设,拥有丰富盘山文化的蓟县古城一直以来被称为“天津后花园”,而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规划提出,地处京、津、唐地区交会地带的蓟县,已经融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京东发展门户”,在区域深度合作、提高区域互动等方面潜力巨大,被推向了有史以来全新的发展高度。
  蓟县政府首先提出了“集中打造盘山文化产业园区”,树立大盘山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抓紧建设盘山大道、生态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而绿地集团更是瞄准了这个历史契机,将蓟县作为布局全国、进军环渤海的始发站。
  “如何将房地产与区域产业相融合,如何将现代文化与历史文明相融合,是绿地打造盘龙谷文化城从一开始到现在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遥想3年来盘龙谷文化城从一纸规划到目前的初具规模,绿地集团总裁助理、京津事业部总经理陈志华感慨:“现在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各地房地产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纯粹的房地产开发已经遇到发展瓶颈,产业地产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的转型方向。通过结合当地政府的实际需要,引进产业做地产项目开发,将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因此绿地始终坚持在做政府想做的事,做百姓需要的事。”
  独特的区位,优厚的人文自然条件,盘山文化的潜在价值需被更大程度地挖掘。
  经历
  从拓荒到造城

  显然,这个任务,由绿地来接手完成。
  这一次,不只是为了打造环渤海区域内的文化重镇,站在历史巨人的臂膀上,还要造出一座全新的现代文化名城,以“国际知名、亚洲第一、中国独有”为特色的世界级复合型文化产业园区。
  因此,从2008年开始,绿地集团将一个巨大的梦想放置于蓟县盘山这片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的热土上,将用5年至8年的时间,打造世界级的文化产业高地。作为一个新城综合体,享城市所享,从居住、商业、办公等全面完善,向世人传达一种全新的城市人居理念。
  蓟县作为曾经的天津市建材基地,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该县山区大量林木被砍伐,沙石料掠夺性开采,留下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第一次进去的时候,到处是乱石成堆,基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车子开动的时候尘土飞扬,不一会儿车身就积了厚厚一层土。”据参与首期选址的工作人员回忆,尽管当时现场的环境差强人意,但是当地特色的山地地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企业与政府的合力推进, 3年的艰苦努力,除了恢复绿色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水电燃气等基础市政设施也在原本荒芜的山谷逐渐落地。蓟县政府对盘龙谷文化城的建设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县委县政府曾不止一次表示,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盘龙谷文化城、盘山金碧、北少林寺、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滨海盘山、国家画院、养老休闲度假中心等一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力争3-5年形成千亿元投资规模,打造一批高端产品,建成盘山文化产业园。
  随着中国书画院、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基地、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等国内顶级文化艺术先锋入驻盘龙谷文化城,从文化艺术深度到高端产业的引进都为日后文化城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基础。“东方文化硅谷”的轮廓正以越来越清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绿地盘龙谷文化城,从地标到造城,环渤海经济圈的文化中心,在此汇聚。
  对话 绿地集团总裁助理、京津事业部总经理陈志华:
  新京报:在盘山如此大体量的造城,有何更深层的意义?
  陈志华:首先,政治、文化中心在环渤海,虽然较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带发展起步晚,但是具有后发优势。
  其次,文化产业在北京有广泛的积累。北京聚集了全国绝大多数最有成就的影视、美术、音乐等成功人士。这些艺术家聚集在此后还要谋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北京目前能够提供的空间已相对有限。这就为盘山带来了机会,虽然地处天津边缘,但一小时车程就可到达北京。生态环境优良,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建造成本还是商业成本都较低,能为艺术创造者带来更有利的创作条件。
  再次,由于天津是直辖市,信息通达,城市整体素质较高。因此在这里建一座文化城,定位为影视、文化、艺术及电视制作等文化总部基地最合适不过。
  新京报:仅相隔一年,盘龙谷项目再度拿下千亩地块用于二期建造。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早已有规划?还是在建设一期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利好?
  陈志华:现在做房地产必须和各地政府的政策、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当地政府需要各种各样的综合体地标性建筑。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全国化经营到各地发展,有自己的使命。在和各地政府交流过程中,既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会秉承对各地政府负责的态度。
  盘龙谷文化城实际可以用来建造的面积大约是9万平方公里, 既然要兑现给当地政府的承诺,就一定要把文化城建起来,所以连续拿地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断扩大盘龙谷文化城的建筑规模,是我们一直要坚持做的事情,目前已拿下近一半的面积,接下来还会继续。
  新京报:从现在来看,项目是否达到了规划中的预期?
  陈志华:预期肯定还没有达到,八年的规划目前尚不足一半。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产业引进方面,这也不是一件可在一天或短期内完成的事情。产业引入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交通的更加便利会带来更多的利好,接下来我们就想如何能够加快引入文化产业,形成真正的工作、生活居住圈。未来,从形态来看应当是人流车流川流不息,既有艺术家的创作也有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群,是比较满意的。
  关键词:特色 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新城
  新京报:盘龙谷文化城的打造过程中将如何与“国际化”对接?
  陈志华:现在文化界流传的一句话叫做“越是中国的,越是国际的”,意思就是单纯的模仿是无法全面超越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其实这些年,通过国内外各种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国内文化产业的一些经营理念、服务水准都在不断提升,向国际水平看齐。只要坚持做好自己,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实际上,近期就会有很多的国外的导演和剧组来文化城进行影视剧拍摄。其实,这也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机会。我相信以后类似这样的交流将会越来越多。
  新京报:文化城并不是新兴概念,但是要做到“亚洲领先、中国第一”,如何做到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陈志华:能够在一个山谷里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而且以文化产业为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亚洲,本身已经是独一无二的, 已经足够吸引人的眼球。 我也看到过其他很多影视基地,如果单纯从内景、外景的布置、取景方面来评价,可能不算最出众的。但是,因为距离北京比较近,时间、空间成本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根据我们最初的规划,影音艺媒全部要进入。中国国家画院的进入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的书画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导演工作委员会积聚了全国最出名的导演,可能会成为国家最大的影视剧制作基地;亚洲领先,中国第一的目标会逐步实现。
  新京报:盘龙谷文化城自身的前景以及对区域产业能级提升的推动作用,有何预期?
  陈志华:盘龙谷文化城,引入低能、高效的文化产业,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更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盘龙谷未来建设将分为几个部分,和中国画院合作了全世界最大的画室,有一万平米;演艺中心,今后可以做一些文化、颁奖活动、演出;艺术馆,做相应的作品展览;还有一些针对居住需求配套的商业;办公区域会建一些办公楼,会有企业入驻。
  这样一批一批人会陆续积聚在盘龙谷,逐渐形成一个以文化产业为中心的工作圈、生活圈。这些,都会为当地经济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潜力十分巨大。
                                  
                                       2011-09-16
                                      (新闻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