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天津滨海新区采访时了解到, 滨海新区已确定第二批文化发展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56.49亿元,将于今年建设80余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其中,倍受关注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将于今年开工。
文化产业发展如今在天津滨海新区如火如荼,但在几年前,这里的文化产业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曾被批评为“没文化” 。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天津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一个大都市,一直以来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曹秀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介绍, 在中西文化交融方面,很多个“第一”都是在天津诞生的。尤其是洋务运动、 清末民初时期,天津的文化曾盛极一时,提起中国的近代史,很多人都会说“近代百年看天津”。而在近现代史上,天津还出过很多名人,很多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曹秀荣说,这几年,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了开发建设的黄金机遇期,但在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滨海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文化’,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缺少相应的功能区。”
曹秀荣表示,从2003年到2007年间,全国政协各专委会曾多次来滨海新区考察,每次大家都有一个同感:滨海新区缺少文化。其实早在2003年全国政协报给温家宝总理的第一份专报中, 就提出了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复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一个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整合、开发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示范区”的具体要求。
“我认为当前滨海新区在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曹秀荣说,滨海新区应该调整自己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最好的方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很少消耗资源能源,更没有污染,而且还能广泛带动就业。
加大培育力度
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就像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一只鸟的两翼,他们对三次产业都有着很强的驱动性。”曹秀荣说,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对农业也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可以把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改造成观光旅游业,采摘果蔬变成娱乐休闲业。如果工业制造业注入了文化元素,可以使工业产品由内到外地更新换代,无限增值,工业基地还可以发展为工业旅游圣地。天津要做经济中心,如果服务业的比重达不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就不能称其为经济中心。曹秀荣表示,“天津市更应该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补齐文化发展的短板。”
曹秀荣介绍,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滨海新区整体改革配套实施方案》和《三年工作计划》,“建立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已列入其中,这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经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商讨,决定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目前已经有了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广电部合作建设的动漫网络软件产业园、研究院,还有和文化部共建的中新生态城3D动漫产业园。另外,还有航母主题公园、港务局文化中心、开发区市民文化广场等等。“但总体来看,滨海新区内的文化产业发展离期待的还差得太远,对环渤海地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尚未体现出来。”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 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2009年相比增速达到40%左右,文化企业达到了4000余家,总资产近9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利润总额近60亿元,增加值达220亿元左右,占滨海新区GDP的4.4%。
2011年,滨海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培育力度,产业引导资金拟增至1亿元, 对符合新区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领域内,涉及全局性、可持续性,具有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项目,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和后期奖励等方式予以重点扶持。 拟培育5家以上资产过10亿元的文化企业,经过努力,到年底资产过10亿元的企业总数达到14家,产业增加值力争占新区GDP的5%,成为支柱性产业。
2011-08-04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