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文化产业:多重价值的呈现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文化产业发展史中也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态势。 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总成交额达到1245.49亿元,其中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24.11亿元。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国家战略确立之后,学界在讨论实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目标的同时,更关注文化产业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科学内涵、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发展路径以及文化产业的多重价值。
  核心问题:科学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进入21世纪,国人对文化功能属性、精神与经济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本世纪初,我国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定位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并非高帆劲风、航行无碍。发展的失衡与不可持续,体制机制、产业结构、保护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间的摩擦,时空上的区域布局、国内外市场失衡以及创意贫乏、附加值低、人才匮乏,无不制约着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科学的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方面。科学发展需要创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海南国际创意港时指出,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支持,要依靠创意人才。创新理念、创新人才、科学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意味着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要有新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明研究员向记者介绍,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提出重新制定当代文化产业的测量标准,并在《2008创意经济》报告中,把“创意经济”作为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主轴概念。《2010创意经济》报告显示,中国创意产品的销售额已超过全球创意产品市场20%的份额。 虽然各地都把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引擎,但是,当前“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这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对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评价。
  自觉、自信:新文化观的生成
  据了解,2010年我国艺术品成交总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优异成绩足以显示, 文博会正在成为展示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在应该进入打造品牌、讲求效益、进行长远规划的新阶段。
  推动民族振兴发挥强大力量,必须有文化的自觉、自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明、章建刚及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等学者认为,在新一轮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不安全感从根本上是来自文化市场竞争力不足,或者是来自对竞争能力的自卑感,甚至是来自对自己文化吸引力和道义感召力的不自信。
  长期以来, 美国好莱坞、迪斯尼的影视、动漫产品, 既蕴涵着鲜明的美国特色,又迅速地在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对记者慨然指出:“反观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社会上有一些所谓的‘文化人’,脑子里只有一个‘票房’概念。为了钱、为了名,别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甚至不惜迎合国外的需求。”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则批评说,在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我们出现了一种盲目的崇洋媚外,认为国外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自己的文化就是落后的,良莠不分,盲目地照搬西方的一些东西,包括文化品的制造方式,比如说很多动漫、游戏、影视作品,实际上是把西方推崇的价值观放到了文化品里面。
  “电影产业能够促进民族团结和提升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凝聚力,能够向外界展示和提升国家形象,对国家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带来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尼日利亚国家电影公司总裁阿福拉比这样认为。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政府的推动,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介绍正在起草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时表示,“十二五”期间, 文化部将着力完善改革法规体系,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好的政策环境,在实施中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民族特色浓郁、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还将建设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价值的多元呈现:经济、文化互补
  文化产业是义利互补、义利结合的产业领域。它的价值呈现,就体现在经济与文化的互补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非但不是文化产业的阻碍,而且恰恰为它实现价值功能提供了可行路径。
  文化产业是高科技、低污染经济,内在地贯穿着科学发展潮流。文化艺术产品是思想意识的物质表达,必然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墨西哥经济学者埃内斯托·彼德拉斯在分析危地马拉文化产业的发展时认为,文化和创意除了有内在的社会和审美价值之外,还可以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文化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贡献及其工作者的生产效率证明了这一点。换言之,文化产业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
  文化产业既是经济的战场,也是思想的纠集地带。而且,经济往往成为思想的助推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谈到,在电影引进输出这个问题上,美国的限制政策要“高明”得多。他们采取的形式是:以市场行为,允许中国的电影到美国来,采取的方式是鼓励企业把中国电影买过来,但只是放在那儿,而不放映。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将自己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强势推行,我们文化创意的创作性要把我们‘核心价值’的守望作为第一要义。”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如是说,依靠文化科技进步和改造传统的文化业态,并拓展文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将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应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和多样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计民生。对外要全面介绍真实的中国, 对内要抵制庸俗、 低俗、媚俗之风。既要维护文化安全,又要兼容并包,大胆吸纳;既要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 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文化环境, 又要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世界文明作贡献。
  内涵已经清晰,路径已经明确,动力已经具备,价值正在呈现。中国文化产业大有作为,值得期待!
                                          2011-07-28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