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以去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标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为了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一段时期以来,文化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在发布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同时积极参与和协调,同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推出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出台的目的在于构筑一个发展繁荣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制定和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无疑是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结合“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的制定,文化部组织专家调研论证,今后还将适时推出一些有关文化产业的专项政策。其次,建设一个规范健康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文化市场体系,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因为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做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无从谈起。第三,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也是目前我们关注和积极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际上,无论是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还是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都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切入点也是抓手。自2007年文化部命名两批四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来,四家园区根据各自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开展工作,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为当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建设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比如说,为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没有根据自身的区域经济定位和社会发展状况,没有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更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好发展繁荣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的基本理念,一哄而起,大干快上,虚火太旺,形成了园区和基地建设的泡沫化倾向。动机是好的,但后果是危险的。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尊重事物和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态度。我认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应该把握好如下三重关系:
第一,应根据各自园区的文化资源禀赋明确定位和目标,把握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文化内容建设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大家知道,有许多文化园区是依托当地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的,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和资源,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园区建设者都需强化认识,不能为了发展产业而破坏了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生态。因此,要在保护好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加强文化内容建设。
必须看到,文化园区和基地的核心首先是文化,没有了文化内容也就没有了文化园区和基地,也就发挥不了传承创新、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绝不能单纯地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文化内容建设。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
第二,应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把握好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与园区自身产业化建设水平的关系。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加大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园区不能形成依赖心理,而要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实现创新发展。同时,应当强化园区自身市场化机能的建设。因为园区毕竟是一个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其建设必须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文化产业成为一个能够惠及民生的产业形态,才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则,加强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严格审批程序,并开展定期考核,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它们真正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文化产业集约发展的大平台。
第三,应充分认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传承创新、示范引领功能,把握好制度建设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园区和基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的新生事物,面临着如土地征用的规模、金融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如何保护好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活化的文化形态等新问题。为此,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强化创新发展的意识,及时总结创新发展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转化为一种制度,服务于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服务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事实上,无论是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现代服务业的属性,还是作为国家级园区和基地所具有的传承创新、示范引领的功能,对于正在建设发展的园区和基地来讲,强化制度建设和服务意识建设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总之,面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国家级园区和基地更要有一种担当,要有一种使命,要有一种责任,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07-0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