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第一个政策性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日前出台, “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4月14日举行,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在会上表示,将重点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应庆则建议文化企业整体上市。央行、保监会等相关部委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将陆续出台有关落实措施,确保落到实处。我国文化产业有望在金融的强大支持下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显现,资金的匮乏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文化企业的生存壮大,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部门日前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全面细化了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方法、途径、步骤和手段,同时完善了配套的相应机制,为解决文化企业投融资难、评估抵押难、上市融资难等方面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全面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一是要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文化系统应加强与同级宣传部门、人民银行、财政、银监、证监和保监等部门的合作,同时主动与本地银行机构、担保公司、投资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进行沟通,结合各地实际,制订和细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办法;
二是做好政策协调与服务。文化系统要掌握并主动提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数据方面的信息,争取金融、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三是要为文化企业搭建一个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这项工作已在今年春节之前启动,并将在中国文化产业网上开设专区。文化部将利用这个平台整合各资本市场的资源,开展信贷、信托、债券、证券、基金、保险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咨询服务,研究文化产权评估、抵押质押的具体办法,同时还要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库,努力解决文化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信息与资源不对称的问题;
四是深化部行合作,推进文化企业信贷融资。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均与文化部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年各文化厅局已经参与了申贷项目的征集、报送和初审工作,在最终推荐给进出口银行、中行的近60个项目中,已经有23个项目基本落实,贷款金额超过60亿元;
五是要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配套机制。鼓励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组建文化产权评估质押和担保机构,加强对拟上市的文化企业的筛选和储备,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上市融资。同时,鼓励已上市的企业适时增发,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整合等方式,加快自身的发展壮大,打造文化领域的航空母舰。鼓励各类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文化产业,开展风险投资和资本运作。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庆应介绍,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境内上市的文化企业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 总体看来,文化企业上市速度与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配备, 也不能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文化企业正在加快改制上市进度。李庆应表示,证监会将积极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据悉,上证所已对10家比较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全程服务,在今年底和明年初报送监管层。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使文化传媒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指导意见》还明确了保险机制在助推文化发展繁荣中的重要作用。保监会正积极研究制定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在财产保险方面,除现有的传统财产保险业务之外, 进一步研究开展知识产权侵权保险, 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保险、损失保险。在责任保险方面,开发适合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经营特点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公共场所人身安全责任保险等。在人身保险方面,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高管和员工的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新型险种;对于符合《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条件,特别是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重点项目目录》的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保险机构将积极创新,提供有力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鼓励和促进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保险公司还将投资文化企业的债权和股权、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还将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此外,保险公司还将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融资方面的不足,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保险保障支持。
2010-04-19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