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非物质经济、文化产业与文化繁荣



 
 

  曾几何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十分流行的做法。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以搞文化活动(如办“龙舟赛”“庙会”等)为名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之所以为此,是因为人们认为经济活动是最重要的活动,经济增长是最高的社会目标,一切文化活动都应服务于经济活动,文化不过是经济活动的陪衬。这种对经济与文化之关系的理解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说它是危险的,因为它所引导的经济增长不健康。迄今为止我们所谋求的经济增长是物质主义导向的经济增长,也就是物质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直观地呈现为汽车、楼房等物质财富的增加。在今日中国,汽车、楼房、公路、铁路都在逐年增加,城市也在增多或扩大。这些都是物质经济增长的明显标志。对于一个原本贫穷的国家来讲,追求物质经济的增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物质经济的增长导致了对野生生物生存空间的大量挤占, 随着物质经济的增长,湿地、荒野和森林会越来越少。根据生态学原理很容易推出,这种增长是有限度的,其总量达到一定量级后,继续盲目谋求增长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彻底崩溃。在中国明白这一点尤其必要,因为我国的人口密度比欧美大得多。不扭转经济增长模式,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向,我们将面临生态崩溃的厄运。
  非物质经济满足人类精神需求
  我们不能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物质经济生态化,即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旧产业,运用绿色科技和生态科技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稳态的生态经济。这样,物质经济就转变成循环经济或生态经济,它是稳态的,物质财富的流动是健康的、不破坏环境的。第二,重点发展非物质经济。促进非物质经济增长是我们谋求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因为物质经济处于稳态了,增长就只能在非物质经济部分得以实现。
  什么是非物质经济呢?非物质经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尽力降低对物质的需要和依赖,生产和消费精神价值的经济。
  那么,发展非物质经济是否就完全不需要物质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以读书为例,按说读书是精神活动,但如果没有纸张、电脑等物质载体,我们就无法阅读。
  既然生产和消费非物质“财富”仍然是经济活动,就势必不能回避如何对待市场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路线去发展非物质经济? 是彻底废除市场经济和“资本的逻辑”?还是完全诉诸市场, 一任“资本的逻辑”制导一切社会活动?还是走某种中间道路?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诉诸市场机制促进社会繁荣
  中国近30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市场经济,得益于私人产权制度的逐渐建立和私人财产权的逐渐明晰化,得益于货币魔力的日益增强。我们改变了以前凭身份和政治地位分配稀缺资源的做法。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经济和“资本的逻辑”的负面效应。目前,中国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本的逻辑”,即政策法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证经济增长。这样,各种政策法律总体上就有利于资本持有者,有利于富人。于是,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受制于“资本的逻辑”的政策法律非常不利于环境保护,它甚至在客观上激励对生态健康的破坏。
  完全漠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是出路。发展非物质经济也必须诉诸市场机制。我们很难回到那种仅凭觉悟就焕发出劳动热情的年代。既然人人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在经济领域就必须继续利用市场机制,激发个人以追求私利的热情去促进社会繁荣。
  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让个人及企业以追求私利的热情去实现公共目标呢?这种创新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从英国往澳大利亚运囚犯的故事。起初,报酬是在英国上船时按人头付给船老板的,船老板得了钱,在路上就不管囚犯的死活。如何让船老板把囚犯安全运至澳洲呢?很简单,把在英国登船时按人头付费改为到澳大利亚下船时按人头付费就行了。 这种方法体现在环保领域就是污染权交易、碳交易等制度的制定。 市场可以激励私人企业和科技人员寻找新能源、发明新技术,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健康。同样,市场也可以激励文化人和商人去发展文化产业等非物质经济。
  肯定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赞成市场万能论。 为了保证经济的健康增长, 必须让市场规律和“资本的逻辑”服从生态规律,而不能让它们凌驾于生态规律之上。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只知道市场规律和“资本的逻辑”,却无视生态规律。
  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非物质经济主要指文化产业。非物质经济的发展始终不能脱离生态规律的约束,因为发展非物质经济的初衷就是避免物质经济过度发展所导致的生态破坏。
  信息产业也可以部分非物质化。但信息产业的发展显然依赖于计算机的生产。假如在每个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过程中都要耗费上万吨的水,那就显然不是非物质经济。真正的非物质经济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激励和引导人们在文化消费中度过休闲时光。然而,没有生态学的指导,文化产业也可以破坏环境。例如,拍一部影片就毁掉一大片树林。 拍下了一幅自然美景后却毁掉了一片自然美景,那就不是非物质经济。 如果我们始终用生态学指导我们的经济活动,那么,非物质经济发展了,就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维护生态健康。
  发展非物质经济, 仅仅诉诸制度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改变价值观。 成功的制度创新总以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为前提。如果人们不改变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就不会由偏重物质消费改变为偏重非物质消费,非物质经济的市场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人们没有树立生态主义价值观,则其物质消费也不会发生亲绿色产品的改变,那么物质经济的生态化也难以落到实处。
  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非物质经济发展了,大众文化便自然繁荣了。但大众文化不是文化的全部。仅有商业推动的大众文化繁荣算不上真正的文化繁荣。真正的文化繁荣必须是多种文化的繁荣,其中不可缺少精英文化的繁荣。精英文化不是面向市场的文化,而是极少数文化精英出于对特定文化形式的酷爱而创造的文化。例如,完全迎合市场的文化创作可以出精品,但出不了经典。精品可以卖好价钱,但不可能流传千古。刚一问世的经典可能无人问津,但历史会彰显它的不朽价值,如《红楼梦》、《水浒》等。今日中国红火的小说(精品)不少,但有能流传千古的经典吗?
  为了让中华文明这一伟大的文化母体孕育精英文化,我们不能认为任何文化都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或条件。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基础性的活动,但这不意味着它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的。在物质生产力过度发达,物质生产和消费已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今天,我们尤其不能再以经济主义的方式理解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2010-03-23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