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点: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实力; 建设和完善一批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集聚示范区; 依靠高新技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不断拉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的先导性项目; 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切实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培养各类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尽快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规范的文化企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整合行政和执法资源,提高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的能力,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是大力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实力。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经营,营造开放统一的市场环境。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尽快组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出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集团公司,以此来提高研发、营销的能力,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使其成为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是合理布局、科学谋划,建设和完善一批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集聚示范区。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有选择地建立和完善若干个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的平台,为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
  四是依靠高新技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 不断拉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是内容加载体的产业。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形成新的业态、开辟新的领域,有利于增强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因此,要鼓励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尤其要加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研发,推动在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以促进网络文化、手机娱乐、数字化制作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五是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的先导性项目, 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继续抓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电影院线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尽快启动全国文化票务网络、文艺演出院线、中国动漫游戏城等项目,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需求、改善消费条件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六是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尽快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演艺、影视、图书等领域,则应大力发展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要引导和发展各类文化中介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文化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加强知识产权和版权的保护,鼓励组建文化产权交易所,切实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的监管,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
  七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切实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创作生产出更多的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积极与境外的文化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经济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直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研发、生产、营销基地,并根据当地的审美情趣和消费习惯,量身创作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并力争使其销往当地主流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增强企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信心和动力。
  八是积极培养各类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短缺,当前要着力培养好两类人才:一类是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另一类是以操作为主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尽快缓解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为此,要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开拓人才选拔的思路,重点解决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

                                          2010-02-02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