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天津挖掘历史底蕴 彰显海派气质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在中国留下的租界地,如今正在成为天津城市开发休闲旅游的新亮点。
  巨大的科林斯式石柱,柱上雕着手持橄榄枝的和平女神。四周是精致典雅的意大利式风格建筑。脚下是凹凸有致的青砖小路。街面上暗红色或墨绿色的太阳伞下,随意摆放几只方桌木椅……这并不是欧洲的某个城市,而是天津市区的意大利风情街。
  这条意大利风情街的前身是始建于一九0二年的意大利租界。 由于当时意大利租界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包括梁启超、曹禺、李叔同、鲍贵卿、汤玉麟、华世奎在内的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居住。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里至今仍有一百三十七栋意大利式建筑保存完整,是目前亚洲最大且保存完好的意大利风情群落,也是亚洲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群。
  二000年始,天津对该地区意式风情建筑逐一进行保护性修复, 并依托这些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在此建起了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化博览为一体的休闲区。虽然开业时间不长,但颇受关注。
  而说起天津的欧陆风情,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天津“五大道”。事实上,“五大道”并非是五条街道,而是特指成都道、马场道、西康路、马场道和南京路中间的长方形地段。其间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等不同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仅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就有三百余处,被公认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如今,这里作为“天津十景”之一,已经成为外地人看天津的首选之地,而每年一度的五大道风情旅游节,更使这里成为天津挖掘近代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城市“海派”文化气质的窗口。
  十八世纪末,天津不得不敞开大门,大量吸收西方资讯。这样的时代面貌,呈现在城市建筑景观上,自然会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万千景象。据统计,天津全境纳入保护范围的历史风貌建筑有七百四十六座。如今,天津人已不再纠结于这些建筑曾经带给这座城市的过往,而是将其作为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并藉此涵养城市的气质。

                                         2009-09-02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