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要展示物质的中国 还要展示精神的中国
               用文化感染世界
                      

 
 

  核心观点:如果我们一讲到弘扬中国文化, 就只知道向国外派曲艺团体去演出,那能把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充分表达出来吗?显然不行,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大众文化的输出。

  日前,国务院讨论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以及文化软实力,再次成为一个热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一规划的出台,十分具有针对性。
  过去,在我们的想象中,金融系统是强大无比、坚不可摧的,没想到,一次危机就证实了它其实脆弱无比。相反,那些看起来柔软的文化以及文化产业,这个时候却焕发出强大的力量。
  文化的建设,文化的输出,是在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如果不重视文化实力的展示,而一味地享乐,追求物质的满足,这样的民族当然是没有前途的。对于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来说,在下一轮的全球竞争中,如何保证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们除了要让世界认识“中国制造”的能量,也要让他们认识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我们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声音传达出去。只有这样,中国才不是单一的中国,也不仅是物质中国。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创造新的文化形象。如果我们一讲到弘扬中国文化,就只知道向国外派曲艺团体去演出,那能把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充分表达出来吗?显然不行,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大众文化的输出。
  有一种狭隘的文化观念,一讲到文化,就以为是精英文化、高雅文化,而蔑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并不等于就是庸俗、低俗。况且,你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内心,几乎都有一些“庸俗”的趣味,但它依然是一种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它所蕴含的消费需求,我们不该漠视。
  进一步说,我们有些文化从业者还没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发展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文化产业的主力恰恰不是精英文化。文化总是要表达共性的东西,既然有很多人喜欢,那么,这种文化即便不是你所喜欢的,你也要学会尊重。有尊重,文化才有多元的发展空间。
  文化形象的创造需要亲和力。文化是用来交流的,而交流最适合的载体就是形象。日本、美国的一些文化符号之所以能渗透到中国小孩心里, 正得益于此, 比如变形金刚、狮子王、功夫熊猫。这当然是有智慧、有想象力在里面的。可惜,我们现有的文化产业,一些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宣传说教的阶段,不去研究受众心理,不重视文化形象的独创性,这样的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怎么能抗衡外来文化?
  此外,我们还需要正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开放更多的文化空间,同时容忍更多文化的趣味和差异。给文化一个更开放的天空,天塌不下来,相反,错过了这一次机遇,就可能丧失一次文化发展的良机。我们还需要建设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文化传播平台。假如我国也有几个默多克那样的大的传媒集团,有数十家、数百家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中国的声音想不传播得更响、更远,都难。

                                       2009-08-0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